分卷阅读416(2 / 2)
功业未成,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哪里好?
【我们从《山行》中应该也是能够体会到一点他的心态的变化的,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或者说是我根据杜牧经历而进行的一个猜测。】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从远处蔓延至山间,往上看去,在白云飘过的地方,隐约可见人家。这两句描述的风景是很有山野趣味的,但他不似陶渊明那般身在桃源,也不似王维那般超脱万物,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赏景者,看到这美丽的景色想要记录下来。】
其实很多人都明白,不管是写景诗、咏史诗,亦或是其他的什么诗句,每个人写出来应该都会有不同的感觉。
但是要想细究其中的不同,那是很困难的。
好在这三个人的诗倒是比较好分辨的,尤其是前二者。
【就在这时,他眼前一亮,看到了山间的那抹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对于秋景,我们很早提到过悲秋一词,古往今来文人写秋多是悲情,“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这些都是我们提到过的诗句,但是少有像杜牧这般对秋天展现出欢喜的诗。】
这也确实。
众人恍然,其实杜牧也很有特色。
他的咏史诗与旁的人不同,他的写景诗亦或是其他的诗也依旧与旁人的不同。
而这种不同似乎并非刻意,而是源自于他的思想,这种思想又能追述到何处呢?他的经历?
不知不觉地就又想得远了。
【这首诗完完全全就是一首写景的诗,不过我们常说借景抒情,移情于景,此中也是能体现杜牧情绪的,至少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轻松,感受到了他的豪爽向上的精神,而这在他之前的诗句中也很少能够看到,其中难说没有甘露之变的影响。】
东晋。
陶渊明也看出来了。
杜牧似乎有一种看开了的感觉。
先时的诗还困在与人交往的困境中,而这时已经脱离出来与景对话了。
陶渊明也不知道这真是自己的想法还是受到了幕中女子的影响。
总之看起来是比之前的诗更加舒适的,哪怕只是一首简单的写景诗。
【不过杜牧并没有在宣州待多久,第二年,也就是公元839年,开成四年,他就被任左补阙、史馆修撰,所以又要回长安去,同年,牛僧儒任襄州刺史,杜牧虽然并没有在牛僧儒的手底下待多久,但是两人的关系应该处得是挺好的,这么一来,他被认为是牛党我觉得也不冤枉,杜牧当时还写了一首《送牛相公出镇襄州》给对方。】
【虽然我们一直说杜牧是无意站队的,但是他的从兄杜悰是牛党,他肯定会被人划分,再加上他自己这些暧昧不明的行为,他除非是直接跟李德裕解释,甚至是明确地站过去,或许还有机会。】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对于这种非黑即白的划分党派的方式杜牧是极其不认同的。
就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也是不会站队的,也不会承认自己站队了。
不过……
或许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会再表现得更加清楚一些。
此次巨幕出现,他都不知多少次想了再给一次机会的事情了。
谁会再给他一次机会呢?
没有人可以。
【可是杜牧没有,在回到长安后,短短两年的时间,杜牧升任膳部员外郎,后又调任比部员外郎,在公元842年,会昌二年,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