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16(1 / 2)

加入书签

吧。】

这可不是?

想来这李愿的宴席纯粹享乐罢了,又不为着何事。

若是到时被参上一本,那不是得不偿失?

是他们也不会请,可听意思这杜牧最后还是去了,不会告状了吧?

【然后杜牧就让人去传话,表示自己愿意参加聚会,挺自来熟还,到了那儿之后呢,杜牧不改风流,喝了几杯酒之后就开始发酒疯,“听说这儿有个叫紫云的,是谁啊?”看到人之后竟然问李愿讨要那个歌女,诶,这个场景似乎也有点熟悉,当年杜牧在扬州可不敢这么做,眼瞅着张好好那么美,一见钟情也没敢开口。】

【这里杜牧也知道自己说这话太狂傲了,于是他写道:“忽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我突发狂语惊呆了在场的人,就连分列两边的美女们也都回头看我。】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再提往事,着实让杜牧也有些不好意思了。

好似也没有如此夸张吧。

不过自己年轻时候也确实是荒唐了些。

【杜牧写的这些,感觉他真的就像一个浪荡子,那个时候的大家闺秀恐怕不怎么喜欢他这样的公子,但也难怪他在风月场所受姑娘们的喜欢了。】

【不过这些故事是出自孟棨《本事诗》,咱也不知道是真是假,且当是真的吧。】

【这首诗前面的问句应该是个自嘲之句,就是自嘲是自己主动要到这宴席上来的,后面的两句就显得他比较浪荡了,但是整体还是很轻松的,从这里看,他在东都的日子,应该过得还不算难过,而东都的众人那时也都还沉浸在闲适的生活中。】

许多人都有些紧张起来。

长安发生了那样的事情,他们这些还在东都吃喝玩乐的人之后怕也是不会好过吧。

虽说他们没有关心国事,可是他们毕竟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啊。

而且许多人对文人本能地就更有包容心。

【洛阳虽然叫东都,但是地位自然还是不比长安的,所以对于真正想要有一番建树的官员们被派到此处任职那多半都会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壮志难酬,因此许多人都有点得过且过的意思。】

【就在这个时候,甘露之变发生了,那段时间朝臣人人自危,即便身在东都,这些人的身体没有受什么影响,心态却也应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此杜牧可能也就放弃了自己的仕途,开始寄情山水。】

东晋。

又是一个。

陶渊明看着这些文人,一个个地算是布自己的后尘了。

但或许他们都没有学谁,这是一种本能。

在与人交往时受伤,自然是会想要回归到舒适安全的地方。

山水风景美,且久久不移,还有什么能让山水更让人有闲适之感的呢?

【公元838年,开成二年,杜牧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去了宣州,这个时候的杜牧应该不想在朝廷干了,就想找个活儿养老了,但是这是推测,我们来看看他是不是就这样一直沉溺山水了,《山行》大概就是他这个时候的作品。】

幕中女子都这般强调了,那显然就不是了。

要不然她为何要强调呢?

山水之景虽好,可学而优则仕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