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9(1 / 2)
看到这样的话,众人心中都十分触动。
赵祯更是满意,所幸将此事交与了范仲淹,有他这样身怀大义的人在,如今这大宋朝可比那天宝年间的大唐处境好太多了。
只是这边关诸将之事还得多加注意。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以前总听这洞庭之水如何,如今自己也登上这岳阳楼上来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洞庭湖湖水浩瀚,将吴地与楚地分开,天地像是日夜都漂浮在这湖面之上似的。】
【前面几句杜甫用看似平淡的语气讲述了洞庭湖的风景,但其实他心中早已惊涛骇浪,以前只是听说,如今终于登上来了,本该激动、高兴,看着壮阔的风景畅想未来,可只要一想起如今多灾多难的国家,想起凄凉的自己,也实在没了年轻时候的豪情。】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早已经病入膏肓的杜牧 最能理解这种感受。
那是一种深深的无力的感觉。
不是不想有豪情,不是真没有激动,但却已经没了去感叹这些情绪的心。
【如今诗人已经老了,一家人挤在一艘小船之上,没有了以往那些好友们的音信,自己也不能再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努力,更何况以前即便是努力也没能对国家的危难有任何的改善,他的一字一句中都是无奈。“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如今关山以北的战争还没结局,而他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只能倚杆哭泣。“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没有强烈爆发的情绪,但是却有着无尽的伤感与压抑,只读着这首诗我们仿佛就都穿越到了那个烟雾朦胧的洞庭湖边,看到一个老人在那处流泪的模样。】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不解,按理说杜甫这时候的年纪比自己现在还年轻些。
自己现在身体康健,杜甫如何就像个百岁老翁了?
但杜甫身子自小羸弱,他倒是可以请太医为他调理调理。
要做的事情,又多了一项,李隆基把这些都记录了下来。
到时候一件一件地解决。
【带着这样的愁绪,杜甫继续前行,由于北方战乱和气候等原因,杜甫一直没能向北而行,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杜甫本想前往郴州,却在路上遇到了洪水,只好转道,结果在路上病重,他大约也知道自己的身体撑不了多久了,在这里写下了一首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在诗中他感叹自己的病苦,回忆往昔之事,感谢亲朋好友,也不忘继续关心着与他一样多灾多难的国家,“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可他依旧无可奈何。】
【最后带着遗憾,杜甫在湘江之上走过了自己的最后时光,直到死他也没能见到战争平息的那一天,他有遗憾,有痛苦,有悲伤,有无奈,我想他也应当有悔恨,他悔恨什么呢?】
是啊,他悔恨什么呢?
杜甫自己都想不明白,他哪里做错了?
不该去参加科考?不该做那左拾遗?不该出口为房管说话?
这些事情,若他不做才会悔恨吧?
若要说悔恨,或许就不该想着靠着干谒入仕,那与向人乞讨有何区别?
更为重要的是,即便拿出向人乞讨的卑微,也没能得偿所愿,这还不该悔恨吗?
【或许连杜甫自己都不知道他在悔恨什么,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或许本就无解,但也正是这曲折的经历成就了诗圣杜甫。】
“诗圣?”
这样的称呼连杜甫都惊了。
唐朝这么多的诗人,许多都让他有难以望其项背之感。
竟称呼他为诗圣,那李白呢?王维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