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9(2 / 2)
不但拒绝交还百济王子,更以怀疑大唐使者旨在刺探军情为由,拒绝了刘仁轨派出的一队使者登岸!
直接把使者船拦在‘对马’港口。
甚至在对马、壹岐等几个港口,开始屯兵。
而刘仁轨一次要人不成,便再也不派人去倭国交涉了——
他的性情就是如此。
你不肯开门交人是吧,好,那我自己过来开门带走人。
故而一封奏疏递于长安。
就倭国力保百济王子,备兵于对马、壹岐等港口,兼之拒大唐使节登岸三事,上奏皇帝,倭国必有助百济复国,不利于我朝之心,应早做防范。
*
姜沃闻此战报,忽然就想起了朝上媚娘讲的大宛国故事。
这简直是送上门来的‘汗血宝马’事端啊。
而刘仁轨上书的最后一句,便是请战:“臣欲扫平东夷,颁大唐正朔于海表!”[3]!
第136章 ‘统’与‘治’
显庆五年七月。
朝上就熊津都督刘仁轨所上‘请征倭国事’,展开了激烈讨论。
讨论的议题倒不是打不打——拒不交出大唐的人(没错,百济王子已经拥有大唐户口了),以及阻拦大唐使者登岸两件事叠加——打肯定是要打的,否则正如刘都督所奏,倭国强保百济王子,必会给辽东局势留下后患。
争论点也不在能不能打赢,朝臣们没有一个觉得这是个问题。
分歧之处,主要在于此番作战规模——是要打到倭国俯首称臣,从此成为大唐属国?还是就打一场警告战,逼令倭国交出百济王子?
朝臣们各执一词,都有理有据。
事关军国大事,皇帝也很慎重,令三省宰辅详议后,再各自报上最终的意见与详奏。
*
尚书省下辖六部。
于是在刚刚返回京城的,尚书省左仆射李勣大将军主持下,六部内五品以上官员,全体集合开了一场大会,来统一尚书省的观点。
虽说六部齐聚,但与此战事有关的,主要还是兵部、吏部、户部三部。
工部管造器事,也算有一半牵连。
而刑部和礼部的官员们,都自觉都坐到远一点的地方去了——专业不对口,纯纯来旁听。
姜沃是习惯了什么会议,都要做会议记录的。
自李勣大将军开口,她就提笔,准备开记。
李勣叩了叩桌子,神色一如既往肃然:“首先,先说说诸位疑惑的问题——”
“何为倭国?”
姜沃:……
然她抬头环顾屋内,就发现许多朝臣都在认同地点头。
之后带着一脸求知,等着刚从辽东回来的李勣大将军,讲解下倭国到底是什么国家。
她重新调整了心态:是啊,此时的大唐朝臣,又怎么会关注、了解倭国呢?
就像此时向大唐朝贡的数十个西域国家一样,若是随意拎出来一个,姜沃对其国的了解,也只会停留在‘这个名字有印象’的层面。
倭国在大唐朝臣心中,就是如此。
*
于是姜沃摆正心态,认真做笔记:她也要站在此时大唐朝臣的角度,来看问题。
李勣大将军简短介绍了倭国——
“倭国,处于新罗之南的海上,依山岛居。冠服颇似新罗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