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0(1 / 2)
。”
没了。
姜沃:……真的,好简短啊。
而且全都以新罗作为对照组,倭国听了不得破防啊。
好在,李勣大将军想了想,又补了一句:“据灭百济时所得的军报,倭国的国力,应当与百济新罗仿佛,甚至略差。”据说当地军械很落后。
听到这儿,便有朝臣不解发问:“既如此,倭国如何敢扣下百济王子,截我朝使臣?”原以为倭国面对大唐这么刚强,多少得跟吐蕃、当年突厥等一个体量呢。合着还不如新罗啊?那为什么这么猖狂呢?
李勣大将军摇头表示不清楚。只是他也并不在意——无论原因是什么,问题解决了就行。
说来,若说此时满屋朝臣,对倭国最了解的,真无过于姜沃。
她起身要求发言。
今日,她不光想让在座六部朝臣们了解倭国,去开发下倭国银矿,心里还有另外一个更要紧的构思。
**
李勣大将军很痛快准了姜沃发言。
姜沃就先与朝臣们解释了下,此时倭国对大唐的认知和态度——
不单大唐朝臣不了解倭国,其实此时的倭国,根本也不了解大唐的实力!
从诸多事件分析可知:此时倭国的心态,是想要跟大唐平等论交,甚至觉得两方势均力敌,可以试着伸手抢大唐看中的地盘。
姜沃一一道来:“倭国第一次与我朝往来,是贞观五年,谴使者入朝。”
彼时先帝还派出一位刺史高表仁,也去倭国回访了一下。
当时两国的认知就产生了严重偏差:先帝当然是把倭国当成来依附的附属国看待的。
但倭国不觉得,只以为是两国平等论交——
以至于高表仁过去向倭王宣旨的时候,倭王不肯按照臣子礼数接旨。
而倭王不面北行臣子礼,高表仁便也不肯宣大唐天子诏书。
两方各不相让,高表仁一挥袖子走了,终未宣诏。
倭国也很恼火,觉得大唐瞧不起人。于是终贞观一朝,倭国再未谴使臣入唐。
而大唐二凤皇帝这边,早把倭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直到当今登基,为新罗事,倭国才又三番谴使臣来唐——
依旧不是来朝贡的,而是来走外交手段跟大唐斡旋,让大唐勿要助百济的。甚至想跟大唐一起瓜分下朝鲜半岛。
一言以蔽之:此时的倭国还真不了解大唐的实力,对待大唐,完全是想争锋的心思。
所以才会出现扣留百济王子、拒绝大唐使臣‘登岸刺探军情’等行为。
**
至此,大唐朝臣们才总算对倭国,有了个比较立体的了解。
有了解,才有能做出正确判断的基础。
李勣大将军屈起手指敲了敲桌子,准备让在坐朝臣开始发表意见。
还未开口,就听姜侍郎又补充了几句:“对了,还有一事。”
“之前倭国使臣被扣留在长安城中,经由与他们交流其本土风物——”
姜沃声音愈加和缓道:“倭国虽孤悬海上,土地贫瘠,然多矿产,尤其是银矿。”
宽阔的正堂中,霎时人人露出了颇为感兴趣的神色。
李勣大将军都‘哦?’了一声。
“展开说说。”
*
其实原本,大多数朝臣,对倭国成为大唐属国是无可无不可的。
毕竟,倭国跟百济不同,百济是朝鲜半岛的一部分,百济不安,高句丽也会一直难以安定,朝廷想要彻底掌控辽东之地的计划,就会收到阻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