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4(2 / 2)

加入书签

这时已是三更。

明远与苏颂已经交流完毕,此刻明远正心满意足地抱着一团图纸。

“苏子容公,您在杭州还会再多呆几日吗?”明远问。

苏颂拈拈胡子,点头道:“杭州风物甲天下,在此地逗留两三日也是要的。”

他是出知婺州,和当初苏轼来杭州时一样,路上也不着急。

“太好了!”

明远白皙的面孔上浮现笑容,他与苏颂聊了这么久,竟依旧是神采奕奕,一点儿都不觉得疲累。

“若是在这两三日之内,我还有问题,应当还赶得上请子容公赐教?”

苏颂点点头,表示没问题他随时恭候。

但是苏颂根本没有在意——

如今虽有图纸,但是制作这机械钟的所有零件都必须是极其精密的铜件。所以苏颂确信,两三日之内,这名少年根本来不及做出实物,最多也是整理一下理论。

“不妨事,”苏颂表现着他对后生晚辈的“关怀”,“远之若是之后还有问题,也可以递书信到婺州……我在婺州,想必也不会太忙。”

当晚,明远借着路灯,赶夜路回凤凰山驻地。

之后的两天,他都没有在杭州城内出现。害得翘首期盼着明远的种师中和宗泽两人都有些失望。

第三日上,苏颂前往婺州赴任,作别苏轼。

新任婺州知州的行李已经都运到了一条在驿馆外泊着的小船上,只待苏颂上船,就可以驶出杭州城中如同阡陌一般的水道。待到了城外江面,再换大船,慢慢沿富春江溯游而上,便可抵达婺州左近,那时再换车马。

“子容公——请留步!”

明远却乘船匆匆而来,他所乘坐的小舟将他在最近的小码头上放下。明远一跃便上岸,船公放下手中的摇橹,赶紧将一枚放在船舱中的匣子递给已经上岸的明远。

“子容公,”明远抱着那枚匣子,快步来到苏轼与苏颂面前。年轻人脸上挂满笑容,开口道:“幸不辱命。”

苏轼见状大喜:“远之,你是成功了吗?”

苏颂却想:这……这不可能啊!

距离上次与这少年讨论擒纵机构的原理,才不过区区两日的工夫。怎么可能真连实物都做出来了。

苏轼却对明远的能耐深信不疑,连忙将明远往驿馆里迎。

“快来,远之……子容兄,放心,耽误不了你的行程。”

三人赶紧来到驿馆用来会客的一个小花厅中。明远刚才一路行来,走得有些急了,额头有些汗津津的,倒更衬得他肌肤白皙,像是刚刚洗过一把脸似的。

他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的木匣放在桌面上,然后打开。

苏轼与苏颂同时探头,只见里面填满了稻草与刨花,在这些东西里,放置着一枚大约七寸长、五寸宽的物品。

与此同时,二苏都能听见一种轻微的,但极有节律的声响:咔嗒、咔嗒、咔嗒……

明远伸手进匣,将东西小心翼翼地抱出来,放在桌面上,推到苏颂面前。

苏颂这才看清,这是七寸长、五寸宽、六寸高的一个木匣子。

最奇特的是,这木匣子的一面是一面浅色木料制成的平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