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99(1 / 2)

加入书签

头撞死才合算?”

莫说祥林嫂本就是被逼的,便是她自行要改嫁,难道还有什么错不成?!

【很明显,柳妈认为祥林嫂头上的伤疤是耻辱的标记,话里话外都是嘲讽奚落,还怀疑祥林嫂改嫁时的反抗都是装装样子,质疑其对前夫不忠。】

“呵~”

不少人听到这里都气笑了,只道这揣测太过恶意,却也有些明清时期的道学家捋须点头深以为然,言道若当真是贞洁烈女,合该以死明志,而非委身于人再生一子,连头上那疤都成了惺惺作态。

“如此水性杨花的女子,岂可担起一座贞节牌坊!”

先前就立牌坊一事单方面与楚棠争论的老学究吹胡子瞪眼振振有词,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仿若自己占尽天理。

【还有对她的外貌描写:“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从面相上来看,这是和祥林嫂同一阶层的底层劳动妇女,只是她的神态并不让人舒服,“干枯的小眼睛一看祥林嫂的额角,又钉住她的眼。”尖刻、讥讽、不怀好意。】

【她开始自己最重要的游说——你嫁了两个男人,将来到阴司去了,你要属于谁呢?阎罗王为了公平起见只好把你割成两半。】

【这说法当然很荒谬,但是当时的人是深信不疑的。我们可以想见祥林嫂听到这里有多恐惧,活着的时候自己不能做一个平等的奴仆,死后到阴曹地府,竟然还不能做一个完整的鬼!阎罗王的公平竟然是这样的!】

所有人都听出了这句话里的讽刺。皇宫之中,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试图去理解那些人的逻辑:“照这样说,祥林嫂并非自愿改嫁,全是被她婆婆逼迫,真要问罪讨公平,分明就该劈她的婆婆!”

北宋。

苏轼叹息者摇头:“这鬼神,也是个不讲理的啊!”

【祥林嫂被吓到了,于是柳妈接着建议,让祥林嫂去寺庙里捐门槛、赎罪名,以免死后受苦。祥林嫂接受了她的建议,不吃不喝攒了近两年的工资去捐了一条门槛,自以为赎清了罪孽,可没想到当她坦然地去拿福礼时,听到的还是一句急促紧张的“你放着罢,祥林嫂!”】

四野仿佛安静了一瞬,不必再赘言,众人也能感受到一种荒谬的悲哀。

“这柳妈支的什么昏招?不仅没救人反倒把人给逼死了。”李白很是不理解。

蜀中。

卓文君拉下脸来:“嫁了两个丈夫就要被劈成两半?哪里来的说法,简直可笑!”

唐朝。

王维的妻子崔氏推了推丈夫神色古怪:“柳妈说的阎罗地府和你平日读的佛经倒相像,佛经里什么时候有这样野蛮的道理了?”

王维闻言摇摇头,眼中透出几缕复杂:“后朝的佛说,我竟看不懂。”

明朝。

冯梦龙沉沉叹息:“一段叙事又接入一个柳妈,横生波澜,似有转机,实为将书中人拉向死地。遥想祥林嫂攒钱之时撑着何种心劲,捐门槛时如何如卸重负,赎罪后如何坦然,在被喝止的那一刻便如何天塌地陷。不动声色,即写一人之心死,鲁迅笔锋,锋利如刀啊!”

他有些感慨,他们作话本,总忍不住在其中插入一番言说,或抒己愤、或劝人心,又敷衍一段团圆,点缀些许光亮,劝慰世人。但鲁迅全然没有这些笔法,他只是冷峻地描绘,恰似解牛的庖丁只将结果呈现,而如何触目惊心,全在观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