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1(1 / 2)

加入书签

,寄来的部分初稿中写作的语句。

能被后世人口中的大文豪所赞誉出“无韵之离骚”这样的评价,司马迁的文笔哪怕还没有未来那般炉火纯青,却已然可见出天赋的才华。故而刘彻此刻才下意识回想起这句想必注定流传千古的犀利。

这天下情谊的建立,其实最初亦逃不开所谓“利益”二字。

薄情的政治家冷眼看着天幕对于李丞相说出来实在不太光明正大,赤裸裸将人世间运行的冰冷规则剖析直白的逻辑,心底却到底没多大的触动。

他只称不上有多少感情地做出评判:“从当时时局来看,李斯确实做了个最好的选择。”

当然不是所有故事的开始都会美好得宛如高山流水觅知音,青山松柏两相合。

嬴政的情绪其实也相当稳定:

他又不是什么被欺骗了感情的受害者。

春秋战国那样动荡的时代,君臣之间的相处模式,恐怕是后面君臣纲常已经成为众所皆知的朝代所难以理解的。

他们既然已经习惯臣子不论内心里真实着是作何感想,表面上都要表现出一派忠君体国的模样,习惯君臣之间的秩序,随着皇权的日益壮大而逐渐演变成一种刻板的上下之分,最后甚至堕落到几近主仆之间的相处,失去了对于自我人格的尊重,那么他们当然不会习惯春秋。

这是一个在旧秩序的人们眼中“礼崩乐坏”的时候:诸侯架空了周天子的权威,家臣篡夺了国君的号令。臣弑君,子弑父,下克上,小谋大——一切固有的阶层被动荡悉数打破。

这是一个未来新秩序的人们眼中“蛮荒懵懂”的时代:君招臣,臣择君,合则共,分则断。游士们身上关于国籍身份的认知被无限地淡化,他们行走在世上,所关注的只有自身。

自身的荣誉,自身的仕途,自身的理想,自身的大道。

于是周游列国说服国君,于是合纵连横佩六国相印,于是出逃外国兵戈相向,于是异国他乡谋一统天下。

嬴政是新时代的开创者,他想看见的是四方万民垂听圣诏。但他也是自旧时代中诞生成长的人,所以他从来深谙春秋战国最通用的一条法则:

这世上从来没什么理所当然,一切时来运转的背后都得是个人努力。

想当天下之主?想让天下之才皆入你彀中?

那么就证明,你是那个值得他们甘心下拜叩首的存在。

——臣择君,就是这么简单直白。

于是他那因为李斯政变而冷住的表情,此刻竟然反倒露出了一点笑意:能得到天下聪明人的选择,本身就证明了秦的强大有目共睹。

而后来他更能让李斯抛却吕不韦而选择自己,更证明他才是“天命所归”。

【李斯的仕途,确实是顺畅的。

他入秦之时,大概正赶上庄襄王二年。】

嬴稷点了点头:哦,看来是政儿L前面那个孩子是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