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1(2 / 2)
刘季:后世人你都告诉了我韩信在哪里,难道就不能顺便告诉我陈平在哪儿吗?
汉初杰虽然好,这陈平听起来也很对他脾性的样子啊!
——你怎么这么吝啬呢。
【与陈平的待遇相较起来有差,这时其实算得上一句有利有弊:
陈平鸿门宴后还得继续以公卿身份侍奉项羽,直到项羽开始不信任他才决意脱身;而韩信却可以在其后不久,预备大封诸侯王的时候,潇洒平静地准备转身离去。
但他在正式跟从刘邦之前,还要静待着一件必须由刘邦自己争取完成的事情。
毕竟地理环境的劣势,在古代的条件下,想要强行靠人力扭转实在太难。而韩信在项羽麾下吃过的冷遇足够了,他没耐心去挑战地狱级别的操作。
——刘邦必须先从被封蜀王的困境中挣脱出来。】
“蜀?”
刘季皱眉。
他的出身到底局限住了他的眼界。哪怕有先前后人绘制的秦末地图可以参照,但那实在太简略了,粗糙到刘季一时之间没办法反应过来这个封地的险恶之处。
萧何也蹙眉,对着刘季向他望过来的眼神,谨慎地摇了摇头。
最后还是天幕揭的密。
【秦朝时期的巴蜀,虽然已经是经过了秦国一百多年以来的精心经营,兴修水利,整齐制度,富庶仅次于秦的关中腹地的天府之国。
可是它的地理位置条件,天然就使得它易于割据自守而难于扩张进取。
四面被高山环绕,西部是西藏高原,南部是云贵高原,东有巫山,北有岷山。想要出蜀,无非东走水路,北走山路,每一条都完全无愧于李白那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对外交通极不便利。
同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富庶的物产生活,又使得巴蜀人很容易就安逸于自足的生活。所谓“少不入川”,其背后暗指的就是对这里生活环境消磨人野心意志的担忧。
等到未来国鼎立,蜀汉入川的时候,诸葛亮面对着当时蜀汉国弱兵弊的不利条件,依旧排除万难亦要坚持北伐。
其中固然是有要为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坚持,以及王业不偏安,王业不肯偏安的呕心沥血,可同时也未尝不是出于对蜀地锁国磨人的忧惧。
毕竟,等到武侯仙逝,他那难以言说的忧虑也就逐步走向了现实。
他未来的继任者们,虽然仍然想要延续着北伐的态势,却也难抵蜀地内部世家的消极抵抗和作为统治者本人的刘禅日渐已然被消磨干净了意志。
两汉最后的余晖,终究只迎来了安乐公那句“此间乐,不思蜀”;再惊才艳艳的人物,也只能给汉朝拉上了结束的帷幕。】
【刘邦要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势,一个不得不说上一句险恶的阳谋。】
后世人的语气是很轻松的,仿佛无意间带过的蜀汉,只是它信手拈来用以举例的剪影。言辞的重点依旧着落在蜀地对于刘邦的不利之处。
可皇帝陛下没心思理会他当年的波折。经历过一切的人物,眼神中能够倒映出的自然不是蜀地秀丽的风情,也没什么心情在乎那此前不曾听闻的名词,欣赏那后世文人的言辞。
他只是仰面看着,面容间带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