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88(2 / 2)

加入书签

那后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

【在这之前,陆游先是跟当时的大臣张焘告宋孝宗的状,被贬官,后来又因为告掌权的龙大渊、曾觌等人结党营私,又被贬官,再然后他被调任隆兴府通判的时候就有人说他结交台谏,搬弄是非,又力劝张浚用兵,最后被罢官,陆游于是就回了山阴。】

【大家看他这得罪的人,其实他告的状都没有问题,但是这告的对象就太不好惹了一点,一路得罪下来的都是掌权的人,这是他的性格使然,说明他就是个不畏权贵的人,然而自古不畏权贵的人其实都很难有个好下场。】

唐朝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的文人们:“……”

这比他们还要任性啊!

杜甫突然想起女子讲过的苏轼的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他自己经历的时候肯定是没能看清这其中关键,可一看他人的人生很容易就懂了。

陆游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有时候他们对事不对人是可以的,但是也可以讲究办法,可以选择一个不那么容易牵连自己的办法不是更好吗?

【当然了也不是说要与那些人同流合污才是好的,但是事实证明,审时度势、伺机而动才是最好的,至少说对于自己而言是这样。】

【但陆游可能跟杜甫、刘禹锡一类一般,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古代有很多人讲究的就是一个坦坦荡荡,不虚情假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愧天地,也无愧于心,这样的人的精神我们都是敬佩,但是在遇到一个与自己思想相通且是明君的帝王时这是很好的事,可若遇到了一个并不理解自己想法的人,甚至是一个昏君时,这就很痛苦了。】

李隆基撇撇嘴。

他总觉得这幕中女子是在暗戳戳地讽刺自己。

又是什么宫廷秘辛又是什么昏君的,每个字仿佛都是在嘲笑自己。

【陆游就这样被罢了官,回到家乡陆游的心情一定是很复杂的,之前他还在因为帝王广开言路而感到高兴,后来就因为说实话而被罢了官,当然了,刚才我们讲的那首赞扬皇帝的新夏感事其实关于到底是赞扬宋高宗的还是赞扬宋孝宗的是有争议的。】

公元前1130年,建炎四年。

赵构一哽,这还能有争议?

他一直在想,这个赵昚是谁,自己为何会禅让给对方呢?

难道是自己还没出生的儿子?

真是奇怪得紧,上一刻他还想着要禅让,这就真禅让了。

他怎么可能会真的禅让,难道自己做的不好吗?

那陆游的诗怎么就不能是赞扬自己了?

【不过这不影响陆游内心的波动,但他显然并不是一个特别悲观的人,他相信南宋可以收复北方,所以即便他罢官回乡了,心中或许有很多感慨,有一些遗憾、失落,却也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写下了那首我们耳熟能详的《游山西村》。】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巧了,辛弃疾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觉得北方是一定可以收复的。

他有些忍不住,现在就想给陆游写信,想要表达自己的决心,想要让他看到他的坚持绝对是正确的。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这意思已经不太需要我们解释了,大家都懂,这两句描写的农家场景十分的淳朴,说明那个时候至少在陆游的家乡应该没有太受战火的侵扰。】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赵构叹息,他就想要整个南宋就这样安安稳稳的,那他就不用去收复北方。

可他们偏偏要收复北方,就这样不好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