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89(1 / 2)

加入书签

若说收复,谁不想呢,可真的行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千古名句,时常被人引用,用来表现一种迷茫后的豁然开朗,总给我们一种前方充满了希望的感觉,而这里也很好地表明了他的心情。】

东晋。

陶渊明心中暗叹此句精妙,确实读了便让人觉得有了希望。

“陶先生。”

突然,一个小孩冲他喊了一句。

陶渊明揉了揉孩子细软的头发,随意应道:“怎么了?”

“陶先生,那个渔夫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吗?”

听到孩子稚嫩的声音,陶渊明恍惚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他问的是自己那《桃花源记》里的那渔夫,不由得笑了笑。

“你若觉得是,那便是。”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其实我个人觉得这前一句也是很妙的,我很喜欢诗人给予一些死物活力,萧鼓追随,说明这日子真的很近了,春社,是古代一个祭拜灶神的节日。即便如今这天下已经变了,但是家乡的百姓们依旧如从前那般,依旧简朴,依旧保持着从前的风俗,我觉得他这儿可能有点强调宋朝还是从前的那个宋朝的意思,当然了,也可能是我个人过度解读了,听听就好。】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在陆游看来,如今的宋朝就一直是宋朝。

所以其实他并不喜欢什么北宋南宋。

只是这段时日,听着女子如此说,他好似都已经习惯了。

思及此,陆游觉得可怕。

习惯了这个称呼,用不了多久就是习惯这样的处境,总有一日,人们会习惯没有北方的日子,忘了曾经南北是一体。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以后要是还来出游,一定随时来叩响你的家门。】

【整首诗都呈现出一种很悠闲的感觉,但是我们之前说王维的时候说过,看到陶渊明的诗是感觉陶渊明身处其中,而王维的诗是感觉王维游离其外,那我看到这首诗呢,我就觉得陆游身在其间,心在其外,他回到山阴并不是定下来,而就只像是来做客而已。】

东晋。

虽然幕中女子说他们不一样,但陶渊明却觉得自己懂他。

因为他也不是一开始就一心隐居田园了,他也曾深深地牵挂着外边的世界。

他也曾经像陆游一般。

【事实证明,他也并没有在家乡待多久,在公元1169年,干道五年,陆游出任夔州通判,往夔州而去,开始了他生命中的又一征程。】

【他西行入蜀,路过黄州时,在这里写下一首《黄州》表达自己的愁苦。】

黄州,又是黄州。

又是入蜀。

这些文人去的地方,还真是很相似啊。

这时连那不刻意注意的人都发现了,这些文人好些都曾入蜀,也难怪幕中女子也往那处去了。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这两句是寄托他的身世之感,他觉得自己常常都很悲伤,就像一个楚囚,楚囚的典故出自《左传》,说的是楚国有一个叫钟仪的琴乐表演师,他在楚国战败后被晋人俘虏,被囚禁的时候依旧思念故国,一想到楚国战败他就忍不住落泪,是爱国者的象征,后面的齐优应该是为了与楚囚对应,表面意思是齐国的俳优,也是地位很低的从业人员。咱们意译一下,就是宋朝如今前途未明,而他空有报国心,却只能如同钟仪一般叹息流泪。】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