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7(2 / 2)
这个壶遂还真是一针见血。
【一听这话,不得了,司马迁连忙“唯唯,否否,不然。”他想,害怕,怎么会有这么危险的说法?他呢就开始狡辩,啊,不是,是开始解释,“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贤士得不到任用,那是君主的耻辱,“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皇帝贤明而功德不扬,那是臣子的过错,言下之意是什么呢?我写这《史记》主要就是为了颂扬帝王贤明的,我不能犯那错误啊,说得挺好听。】
话虽如此,可人家说得也很有道理嘛。
史书在很多时候不正是起到这个作用吗?
不过那些崇尚《汉书》而否认《史记》的人就不这么想了。
在他们看来《汉书》除却记录历史,确实有颂扬帝王功德的作用,但是《史记》中那般随意,而且司马迁作为汉臣却推秦而抑汉,明显是带着私心的。
时间越长,这样的争议就越大,那是怎么逃都逃不开的。
却没有人能真的说服对方。
【而且他认为他自己写《史记》只是整理历史,并非创作,所以跟《春秋》还是不能比的,反正就不是因为对皇帝不满,不是对自己的遭遇不平。】
【然而,刚说完这个,他接下来话锋一转,说自己这就开始整理资料了,准备按照父亲的意思修史,但是呢,没过几年,就遭受了李陵之祸,在牢里的时候他就思考人生啊,诶,还真叫他思考出点东西。】
司马迁想象了一下自己陷入那样的场景,他还真不好说自己又是什么样的想法。
身入困境,即便他发愤著书,心里真的不会有所怨言吗?
许多朝代的帝王心中都开始打鼓,心中想自己有没有得罪史官。
虽然有些人觉得司马迁的言行并不算过分,但是也有些人是觉得《史记》中有贬汉倾向的。
那种倾向,与《汉书》的倾向就完全不同。
这让许多人为难了。
因为他们既想要一本像《汉书》这样夸赞自己的史书,又想要《史记》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书。
一时间,两相竟是难以选择。
【他举了许多的例子,“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着离骚……”还有左丘明、孙子、韩非子,诗三百也是大多“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他们都是遭遇了一定的磨难才写出了这些作品的。】
发愤著书,是幕中女子一开始就说过的。
如今瞧着这些个悲情文人,众人只觉司马迁总结得极好。
【“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这些人都是自己的理想得不到实现了,所以追述往事,展望未来。现在他也是个废人了,他要向这些人学习,学习什么呢?发愤著书,这时他才下定决心好好地写《史记》。】
刘彻抿了抿唇。
其实这才是他的目的吧。
他觉得不能从司马迁的自序中来窥探他著书的目的啊,尤其是那些会得罪自己的目的。
司马迁就是再胆大,就是在厌了自己,也不该在书中这样直接表现出来。
但是像这样的目的却是很明显的。
可在那样的情况下,他还能想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