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03(1 / 2)

加入书签

。”阿房宫上用的钉子比粮仓里的粮食还多,这是多么可怕的描写啊,虽然我们知道是假的,但是依旧忍不住去想象,所以“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许多百姓从来都没有听说过什么《阿房宫赋》。

他们从小没有碰过书本,获得的唯一的书本上的东西或许就是孩子回家后念的那几句《三字经》。

可是这话他们却看得分明,却是怎么也不敢相信。

钉子比粮食还多,那是多大的宫殿啊!

好在幕中女子说了那是假的。

要是真的,那秦朝的百姓也实在太可怜了吧。

【此后才有了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这里写项羽火烧阿房宫在历史上也是没有的事,《史记》记载项羽烧的是咸阳宫,并非阿房宫,但是我个人觉得杜牧也不是不知道。】

众人也很疑惑呢。

先前不就说了杜牧是个饱读诗书的人,他爷爷还是个写史书的,怎么连《史记》都没看过吗?

还是说他有什么别的想法。

听幕中女子的意思,这应该是后者了。

【我个人认为他之所以这么写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秦朝覆灭的惨烈,“六王毕,四海一。”一开始是多么的辉煌啊,如今全都被一把火烧没了,还不够惨烈吗?而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有些人不懂为何不是真的却还要写。

但是文人们却是明白的,他们创作不都是如此的吗?

写气吞山河,可气如何能吞山河呢?不是为了表现那种气势吗?

换到杜牧此处也就很好理解了。

只要转换一下心思,便能很清晰地感受到杜牧诗中的含义了。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六国那般强取豪夺,而且他们各国之间各有各的小心思,所以最后为秦所灭,而秦国呢?“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国统一后,没有休养生息,没有安抚百姓,所以天下人群起而攻之,但若是秦国关注民生,便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起义,所以灭了秦的也不是天下人,而是秦自己。】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这个道理好像大家都明白。

不论古今还是未来,每个朝代似乎都有那犯上作乱者,但是真正能成功的少之又少。

而真正需要改朝换代时,那都是当时的朝代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所以不只是六国,不只是大秦,所有朝代都是一样的。

【这几句话是很有哲理的,事物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内因,就好像成绩不好,可以怪老师、怪教室、怪同学,但是为什么同样的环境下,同样的老师,仍旧有成绩好的同学呢?所以虽然不是所有的时候都只能怪自己的能力,但更多时候还是要往自己身上找原因。】

往自己身上找原因吗?

所有人都开始想自己身上有什么原因呢?

内因?

身体不好?

但想着显然不是这么简单的内因,该是还有其他的吧。

【他认为“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若是六国爱百姓,就不至于被秦国所灭。这个说法虽然比较片面,但是却达到了杜牧的劝说目的,后来他又说,若是秦国能爱惜统一后的这些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传万世都不成问题,没人可以灭秦。】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百姓们听到这样的话都哭了。

终于有人为他们说话了。

起初他们身逢乱世,日子过得不好,他们也就认了。

原以为统一了,再也没有战争了,他们的日子也就能好起来了。

可后来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