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75(2 / 2)

加入书签

大家都觉得幕中女子说起他是悲情文人是因为他后面的事情。

如今却也有些明白王维,也有些明白幕中女子因何说他了。

【然而,像王维这样的挫折放眼整个古代根本算不了什么,放到我们现在其实也就是一个下基层锻炼几年的经历,但是不管在古代现代那都是打击,毕竟谁不想开局顺利、平步青云呢,所以这对于磨炼年轻人的心性来说是一个不错的经历,或许对于王维来说也是如此。】

【不过往往年轻时候的人都不太能够看得开,包括我自己,有时候碰到点事便觉得一生无望了,但是过一段时间后,当我们再回头去看时,就会觉得不过如此。】

【所以,向前看吧!】

唐,元和年间。

李贺已经在外游历了一段时日了。

虽说辛苦了些,但看着大好河山,心中确实畅快不少,进而过去那些不快在他自己的努力下也都差不多抛在脑后了。

幕中女子说得对,该向前看。

【这个事情过后王维就有点看淡了的感觉,开始了他的半官半隐的岁月。】

第178章

王维

【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王维二十七岁,在淇上这个地方做官,第二年便弃官隐居于淇上,这个时候很难说他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名声,还是真的想隐居,不过在这两个时间点的中间王维留下了《偶然作六首》,这里大概能够看出他的一些想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个时候的他肯定不是想真的隐居吧?

许多人都在心里想,毕竟他可是个状元,而且多年轻啊!

既然是有终南快捷方式这种方法,不用也说不过去,而且事实不就说明了确实有用吗?

瞧他如今,名声多大啊。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王维仔细地想了想自己当时的感受,那个时候,有那么一瞬之间,他也是真的想要隐居的。

但是那时不觉得,现在想起来,或许那时候的自己确实也在心中渴望着因为隐居能得到旁人的青睐,能让自己有不一样的机会。

如果没有那样的想法的话,自己现在恐怕也早已经不在朝堂了。

【其一,“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楚狂,名陆通,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隐士,因为不满意楚昭王的招揽,所以故作狂放,孔子到楚国来,这个陆通就迎着他的车架,“接舆”其实是这个意思,并不是他的名字,说是他的名字的是误传,然而他劝孔子不要入仕。】

【李白也曾写过“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这样的话,表达的是对自己仕途不顺的不满,这里的王维我们也可以这么理解。】

李白和杜甫对视一眼,杜甫笑了笑,轻咳一声道:“这样的诗句,还得是李白才能写得出来。”

然而李白还没说话,倒是一旁的老柳应和,“那可不,那可是诗仙!狂!带劲儿!来,让我们为诗仙干一杯!”

他这般热情,若是往常李白早已亮明身份与之称兄道弟了。

但是如今他要是亮明身份,只怕这老柳就没这般自在了。

【“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衣冠不整在南方的道路上边走边高歌,“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孔子跟他说话,但孔子的仁义也没能勉励他。“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