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1(1 / 2)
开他自己对自然的喜爱,还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在盛唐时期游仙诗是很流行的,为什么呢,因为社会已经很繁华了,他们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去追求更好的生活了,和那些逃避现实追求仙界的人不同,他们大多数是因为人间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了,他们开始把视野转向虚妄的仙界。】
这话让其他朝代的许多人恨得牙痒痒,也羡慕得心痛。
人间的富贵竟都已经无法满足他们了。
同食五谷杂粮,他们怎么就那般幸运呢?
不过转念这些人就清醒了,也不全然如此吧。
李白杜甫不就还活在人间吗?
即便李白那么多游仙诗,但显然他的游仙是逃避现实的游仙,因为他的“扶摇直上九万里”还未实现呢。
【而韩愈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元和年间,元和中兴的唐朝处于一种表面繁荣的状态下,清醒的人,想元稹、白居易、像韩愈等人,他们是能看到社会存在的问题的,相反是那些皇宫贵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开始大兴佛教,一直到唐末都是如此,大家一定还记得杜牧有一首《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虽然是南朝的寺庙,但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是有借古讽今的。】
这短短两句诗给许多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如果不是在借古讽今就好了,许多唐朝人如是想。
他们唐朝,有名诗人这般多,但大多都是对现实的控诉与不满。
这让他们都有些陷入怀疑了,怀疑大唐当真这般不堪吗?
【到了王安石时更不用说了,我们上一个视频才说了他,他就是站在一个很理想的角度去解析的《桃花源记》,若说屈原、李白是浪漫,那王安石就给我们一种浪漫过敏的感觉。】
过敏?
众人不懂。
但众人明白这浪漫过敏肯定跟浪漫是相对的,也就是说王安石这个人不浪漫。
大家把王安石的诗文和李白的诗文甫一对比,心中对浪漫的理解便更加清晰了。
【公元720年,开元八年,王维参加吏部的考试,落第,没考上,就我们之前说了唐朝的科举考试是很难的,在做官之前要参加吏部的考试,过了才有机会当官,王维就是在这考试中失败了。】
【那个时候失败是常事,他只能找另外的办法入仕,或者是继续提高自己的名声继续考试,在这里他常常跟着岐王一起宴游,写了不少的宫廷宴饮诗,《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和《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作。】
岐王?
许多人想,不愧是世家大族,一结交便是皇亲国戚。
能与王爷结交,那仕途肯定就更平顺了啊!
【王维的这诗很大程度上也就相当于李白、杜甫的求谒诗,但是王维的求谒诗就写得有水平多了,像这首《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表面上是在夸赞九成宫,但是暗里却夸赞了岐王,这种不着痕迹的夸赞才是最让人欢喜的。】
【不像李白,什么“玉真之仙人”,还有在宫里夸杨贵妃的什么“云想霓裳花想容”,虽然夸得也很好,但是就太直白了,你想这送礼走后门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这样招摇,那不就明摆着人家就喜欢这样被夸吗?会说虚荣!】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顿住,饶是洒脱如他,表情也有些绷不住了。
自打他开始出现在公众视野,少有被如此不看好的。
即使是那些不喜欢他的人也得赞一句他的诗好,可现在幕中女子明明说他是诗仙,竟这般评价他的诗。
就算是说了一句“虽然夸得也很好”,也让李白有些难以接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