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0(1 / 2)
,然后凡是说是鹿的人通通被杀,这听起来挺不可思议的,可是历史啊,远比我们想象得精彩。】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赵高已死,听到这样的话仍旧让嬴政生气,他巴不得去乱葬岗把赵高的尸首找回来再杀一遍。
自己这般成就也不敢颠倒黑白,这赵高竟敢指鹿为马,谁给他的胆子?
嬴政知道,还是自己那个儿子不成器,不然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来人,去,赏胡亥二十板子。”
殿内立马落针可闻,众人仿佛呼吸都不敢了。
这段时日陛下分明看着比先时的脾气好了不少,但是只要一提到公子胡亥,他马上又会变得喜怒无常。
那胡亥都被关起来了却还是时不时地收到陛下的这番“赏赐”。
不过,也没有人可怜他,他那么坏,甚至让秦国灭亡,他们都是大秦的子民,谁能原谅他呢?
【而后一句就是说秦国的徭役,虽然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南侵,长城现在也是我们国家的很重要的财富,但是它在修建时不知染了多少秦人的血和泪,本来长城的修建就是一个很浩大的工程,用劳民伤财来形容毫不为过,不过我相信如果当时的官府能够给修筑的那些工人好一点的待遇,能保证他们的生活,也不至于引起那么多人的反抗。】
说起这事情,嬴政就更气了。
他虽是比较严苛,但也不是一个毫无人性的人,当然也知道吃饱了饭才有力气干活的道理。
然而,不曾想国库银钱吃紧,他们省吃俭用发下去的银子竟被人从半到就贪了大半。
本就是差不多的份额,被他们贪了,那些人自然是不够吃了。
【这其实就是当时的整个社会问题在这一件事情上的反应,秦始皇没有去改,那就只能看着农民反抗,自古帝王大多自负,秦始皇亦是如此,他认为以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强大的军队,这些流民不足为惧,然而,事实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那么多反抗的百姓,其中总有能覆灭秦国的,果不其然,秦国的统治并没有长久下去。】
这话引起了许多人的警醒。
隋炀帝不也是如此吗?
应该说历史上大多数的亡国之君都是如此,一开始有农民起事时他们都不会放在心上,这般不重视的结果就是叛贼壮大剐掉朝廷一层皮,这些人通常不能覆灭整个国家,但却能起乱子。
乱子一起,别有用心的人就有了机会。
所以要想维护统治,那就得从最基本的抓起,做一个好皇帝,得到百姓的支持,即便有人想谋反也得掂量掂量帝王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一旦有叛贼,尤其是落草为寇的农民多了,那就说明朝廷真出问题了。
这事之所以不让人重视那是因为没有多少人愿意相信自己的统治出了问题,经过这一番话,许多人立马在脑子里反思自己的统治有没有出什么问题。
【我们时常会做一些假设,假设秦始皇没有早死,而是长命百岁,那秦国的命运是不是会不一样?但就我个人的看法,如果秦始皇一直保持着后期的好大喜功、 暴虐残忍,那秦国还是会走向灭亡的,不过,最有可能的情况是秦始皇不会一直不清醒,他或许会在栽一次跟头之后开始反思改正,毕竟他不像胡亥一样那么废物。】
虽然这话整体上似乎是在夸他,但是嬴政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有时候有些事情说得轻松,然而却是十分复杂的。
就拿好大喜功一事来说,仗不可能永远不打,但如何谓之上进,如何又谓之好大喜功,这其中的度实在有些难以判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