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8(1 / 2)
了那个渔人的不舍。
但他终究不属于桃源,因为他有他要做的事,他要履行自己的责任。
若是可以他倒是可以在功成名就之后再来此处。
【然而,等他出去后又想念着世外桃源,“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终于还是辞家来寻找这地方,谁知道“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还以为来过就不会迷路,结果眼前山景都变了,“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当时只记得山林幽深,绕了好几道弯来到桃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又是一年的春天,桃花与水都在,桃源去已不知何处去寻了。】
虽然早知此结局,看到此处,众人还是忍不住低落。
渔人就是他们每个人,他们每个人都在渴望着人间仙境。
可很多时候即便他们到了人间仙境,却又舍不得凡尘俗世,在凡尘中又念着那人间仙境,如此循环,恍恍一生。
【从内容主题来说,这首诗和原作是差不太多的,都是表达对这样的不收纷扰的世外田园的向往。从写作上来说,两个体裁不同,不好对比。】
【我们再来整体看王维的这首诗,其中已经开始有了他后期作品的一个特点:韵律感。】
【从一开始渔人看美景到进入桃源是 比较悠闲的状态,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冲突,就是找不到路的时候,而进了桃源之后,渔人被桃源的来历与风景所吸引,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一种好奇,感觉处处都是平淡中带了点惊喜,但是他念着自己的家不得不离开,情绪下沉,节奏稍缓,可是回去之后他又实在觉得这是个好地方,于是辞了家人匆忙寻找,结果却遍寻不得。】
【从“出洞无论隔山水”一直到最后,这几句节奏很紧凑,仿佛让我们也开始跟渔人一起着急起来,为什么怎么找都找不到呢?“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物是人非、怅然若失,各种情绪都在这两句中,让人回味无穷。】
“我就说吧!”方才提到韵律那人沾沾自喜道。
众人纷纷点头,看向幕中女子曾经教过的节奏的变化曲线,竟跟他们方才看诗时的感受那般相似,不免啧啧赞叹。
【《桃花源记》因为篇幅比较长,所以很多内容都交代得很清楚,读起来就十分丝滑,但是《桃源行》就是典型的意在言外,很多话并没有清楚地指出来,就会有一种带了点陌生化的感觉,整个诗的意境其实是有拓宽的,而且王维“诗中有画”的特征在这首诗中已经有所呈现,只不过这时候还不算太明显。】
【另外不仅是他,还有韩愈、王安石等人也曾经写过相关的诗词,但因为他们的经历不同,他们所写下来的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他们的风格。】
第176章
王维
【清代王士祯在《池北偶谈》中说唐宋的桃源诗“最传者王摩诘、韩退之、王介甫三篇”。】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王安石再一次听到自己的名字已失去了许多的惊异感。
不过他的桃源诗比之王维的怕是不怎么样吧。
自古以来,众人写桃源诗都是向往那世外桃源之地,自己却跟他们不同,他希望人间处处皆桃林。
【我们就来看看明明只是化用他人的东西,他们三人的桃源诗为什么获得的评价会这么高。】
这也是许多人不理解的。
有关桃源的诗,自陶渊明以来实在是多不胜数。
而这一类的诗大多意思相近,文人们竟也能分出个三六九等来,属实是令人惊讶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