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64(2 / 2)

加入书签

王维沉吟半晌,他怎么觉得巨幕的出现就是带着他们回忆一下过去的那些喜怒哀乐的。

当时遇上那悲痛的事情,他是难过的,悲伤的。

可是时过境迁,再听到那事,已然能坦然面对。

人生来哪有不死的?

【从他的这些诗句中我们能差不多总结出王维前期作品的特点,首先是带着年轻人的朝气,还是像我们前面说的那样,有点愤青,看到什么不合理的现象就激情开麦,这样的感情直露的作品也就常出现在前期。】

幕中女子提到了愤青,难道愤青就是有朝气的年轻人的意思。

但愤字当头,或许是对事情容易愤怒的年轻人。

不过激情开麦一词又难倒了众人。

【像我们之前说的王安石、白居易,其实都是这样,到了后期,他们的讽刺之作都变得更少,更多地表达的是自己的生活和失意,都是一种看淡红尘的感觉,但是如李白、杜甫,他们又不一样,他们二人前期都像是那驰骋天涯的骏马,他们的着力点是社会的上层,更多地将自己的志向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观察到的事物、在意的事物也都不是日常生活看到的一些不如意、一些社会不足。】

李白和杜甫对视,不太明白其中含义。

观察到的事物……

那些百姓的疾苦,他们当然也是知道的啊!

社会上的不足、朝堂局势也都有关心,先时他们还在一处讨论圣人好大喜功之过呢,幕中女子何出此言呢?

等想不出答案,他们才回过头来想到王安石和白居易,和他们对比的话,现在的他们的作品中确实少了一些百姓们的生活,是这个意思吧?

【当然了,我相信社会上若是有不足他们也一定能看到,即便是在开元年间,社会上肯定也不可能是事事完美的,但是那个时候的他们带着对朝廷的一种接近于盲目的崇拜,他们不会觉得社会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他们只会觉得那是很个别的现象,那都是某一些人的问题,毕竟不管是什么年代都会有坏人。】

两人同时蹙眉。

似乎确实如此。

以往他们都觉得这世道不公,但又习以为常。

因为这世间本就如此,若不是后来经历这许多,他们还真没想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在他们的想法里,只要能将那些恶人除了,这世间或许就能变得美好了。

但是恶人如何能除得尽呢?

除了恶人,好人又变恶人。

而且好人与恶人之间的界限又能清晰的划分在何处呢?

有些盗贼劫富济贫是好人还是坏人呢?

所以他们所需要的是朝廷的约束,朝廷规定不能劫财,那劫富济贫也是坏人,若是没有约束,岂不是人人都能打着劫富济贫的幌子敛财了?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我还没研究出来,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我觉得或许是跟他们的幼时的经历以及他们的性格有关,但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像王维、王安石、白居易一类,他们是先着眼于现实,或者说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