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54(2 / 2)

加入书签

他得让他的最兴来活下去,至于赵宗实父子,大不了封王拜相,也不至于亏待了他们。

【那个时候,发生各种天灾,经常会怪在皇帝的头上,为什么呢,因为早在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时候就传下来一句话,叫“君权神授”,你的权利都是神授了,那上天给到的惩罚,自然是惩罚你这个帝王治国无方,所以说,很多时候很多东西都具有两面性,天下太平时,君权神授是帝王的工具,天下混乱时,那君权神授也同样可以成为反对者的工具。】

公元前113年,元鼎四年。

刘彻沉吟片刻,并没有因为幕中女子道出了他的真实目的而气急败坏,反而从中得出了一个结论。

似乎君权神授这个说法有些不妥,独尊儒术也有些不妥。

看那宋朝,当是儒学兴盛的时候,可是他们却那么弱,但凡他们有点法家那一套的思想,也不至于如此。

对于这一点,他得三思而后行。

【现在更好了,通常把这个锅甩给皇帝,那皇帝肯定是要生气的,而王安石是整个变法的执行者,所以很多人就被过错推给王安石,就连曹太皇太后和高太后都站出来哭诉王安石乱国,神宗终于还是动摇了。】

【天啊,“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事情还能怪在王安石的头上?】

众人不懂,为何幕中女子要把推卸过错称作甩锅,那锅一甩砸到人怎么办?

可是想了想那样的场景,却又觉得诡异的贴切。

锅要是砸头上,轻则头破血流,重则小命都没了,这推卸错责不也同样如此吗?

【王安石自然也不能认,所以他说天灾出现尧舜时期也无法避免,他们既然避免不了就该治理,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就是了,而且王安石很清醒,说的话也是有理有据,尧舜,古代公认的明君,饶是那样的明君都无法避免天灾,那这时候天灾出现了怎么能怪他们呢?】

王安石这话确实是有理有据。

这也是许多人都无法解释的事情。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以往苏轼也不明白,但是半截身子入了土,很多事情却也渐渐地想通了。

尧舜是明君,他们也确实无法避免天灾。

天灾也并非真是上天为了惩罚谁而施下的。

但是天灾过后,处理的方式却有千千万万种。

他想,尧舜时期天灾过后,百姓们肯定不似熙宁七年那场大旱后的大宋百姓那般痛苦。

【然而大家早就已经被新法的实施搞得丢了半条命,现在天灾一来,另外半条命都要去了,谁还听他的,只管迁怒。】

没错。

苏轼在心中叹息,就是迁怒。

他们是在宣泄心中的不满,就算没有那场大旱,也会有其他的契机。

他想,神宗明白,王安石也明白。

【神宗焦头烂额,最终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之位,反对派获得了初步的胜利,在这时候王安石第二次知江宁府,但是这时候神宗其实只是犹疑并没有完全放弃,于是意识到吕惠卿想要彻底取代王安石时,王安石就又被召回,并在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重新担任宰相职务。】

但是这时候,变法之势已去,王安石也无力回天了。

这些事情都是苏轼看着过来的。

再说起,他便像是又经历了一遭,心里想通了许多的事,同时心中也有些许的惆怅。

【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王安石的这次改革也是一样,没有一次成功,后面就更加艰难,王安石意识到组织内部出了问题,他也得不到更多的支持,他知道,变法应该是难以成功了,所以便托病请辞,但是这时候神宗还对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