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35(2 / 2)

加入书签

第166章

王安石

【现实主义文人大多少不了讽刺之作,王安石的讽刺之作虽然不多,但也有,他的《郊行》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通过描写蚕农的艰辛讽刺苛捐杂税,像他后来变法时实施的方田均税法就是为了解决农民的税收太重的问题。】

关于税收太重这个问题,那是历朝历代都有的。

他们也不想收那么重的税,也不想为难百姓,可是国家要运行下去,国库没有钱怎么能行?

这事情还能有解决的法子吗?

很多方法只能解决一时的麻烦,却没办法完全解决问题。

或许王安石纠结于此也是他失败的原因吧。

【这首《郊行》很简单,读一遍你就能看出他诗中的讽刺之意了,王安石前期很多这种作品,跟他后期是不大相同的。】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蚕成密茧肥。”桑树上的嫩芽都被采光了,绿色都变得稀疏起来,说明农民们采了很多,采桑叶自然是为了养蚕,不枉辛苦一场,芦箔上的蚕是又多又大,芦箔,我们理解为养蚕的容器吧,按理来说有了这么多蚕,生活应该过得不错才是。】

【于是“我”问村民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为何这么勤苦却还闹饥荒呢?“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许多百姓只一听,便很快明白了这其中的意思。

他们有时的收成是还不错的,不管是种桑养蚕还是种其他的粮食,但也不可能每一年都是风调雨顺的。

收成好时赋税还是勉强能够负担的,可若是收成差了他们还是得上交那么多的东西,这叫他们怎么活?

总听人说朝廷在大荒之年是要减免赋税的,可是小荒之年呢?

若真是碰上了大荒之年,他们几乎是颗粒无收,朝廷发放赈灾的粮食,可那时根本连维持他们的生计都无法保证。

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他们相信或许官家和朝堂上的大老爷们是想让他们能有一个好的生活的。

可是一层层地下来,到他们这儿总会有那贪的。

他们要想真正受到恩惠,那得是什么样气运啊!

这些他们从前想不通,在那时,他们都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可是如今见了巨幕中的讲解,他们也明白,朝廷有着真心为他们的好官。

而宫里那位要么关心他们的活路会管他们,要么只顾自己享乐,这样的皇帝却也不会去短他们这点。

是中间出了问题啊!

【本来是一幅丰收图,最后却以这样的一个问句结尾,讽刺意味拉满了,王安石的作品看着很简单,这作品跟之前白居易的也有点像了,我想他应该是受了白居易的影响的,虽然句子简单,但是表达出来的都是对民生的关心。】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也觉得他的这讽刺之作与自己的类似。

但说是讽喻,自己的似乎不如他的这般讽刺,自己只是将事实都写了出来,没有提出这样引人深思的问题。

在杜甫诗中也常常有一些对话,他也不曾这样讽刺,将那时候的社会给描绘了出来。

自己不如他描绘得好的话,就该多添一些更能引起人们共鸣的东西。

每每看一个人的诗文,白居易反思而后总能学到更多。

【王安石这样的不慕权势、忧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