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6(1 / 2)
忧民的品德与他的才能吸引了不少的人,而之前我们就说过欧阳修也很欣赏他,欧阳修还曾写过一首《赠王介甫》送给王安石,毫不吝啬地表达了自己对他的欣赏。】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欧阳修最欣赏王安石的,还是他年纪轻轻写出的脱俗的文风,跟其他那些浮躁的年轻人不同。
不过他先时其实有些不大明白,为何像王安石这样一个急性子的人,写诗作文却如此沉稳。
但这下懂了,王安石并不是急性子,原来他的那些想法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把一切都想好了才坚定不移地告诉旁人。
即便他不能穷尽那些可能,却也是许多人赶不上的。
而他们这些人应该做的不是去立刻反对王安石的提议,而是帮着他完善,或是提出更好的提议。
没有更好的法子,那他的法子自然就是更好的法子,不试便否,谁能信服?
【“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翰林”,指的是李白,李白当时在李隆基身边担任翰林供奉,他说李白吟咏风月流传下来几千首,“吏部”,指的是韩愈,韩愈在晚年的时候官至吏部侍郎,被称为“韩吏部”,而另外还有一说是谢朓,因为谢朓被污下狱之前也是做到了尚书吏部郎,被成为“谢吏部”,而谢朓又是李白很喜欢的一位诗人,所以有联系也有可能。】
王安石看到此两句话微微蹙了蹙眉。
这样写李白韩愈,是要借他们来夸赞自己?
幕中女子是此意吧?
这夸赞是否太过了些,他想。
现如今本就有那么多人不服自己,若自己再在诗文上表现出过人的才能,怕是会被嫉妒的。
哪怕这才能只是别人说的。
【但是我不太明白这里的争议是哪里来的,从时间二百年来看,怎么也应该是韩愈,韩愈逝世与公元824年,而欧阳修生在公元1007年,这两百年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谢朓都是几百年前的事了,除非这儿指的概数,不过我觉得是韩愈的可能性还是更大的,因为这两句明显是一种并列的状态,相对于韩愈来说,谢朓的文学成就显然不太能和李白并列,再者他算是李白的偶像,从这一层来讲,也不好并列了。反观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写诗作文样样精通,虽然诗歌的成就不如李白,但文章那是好得没话说。而且后来在王安石回他的诗中也有提到。】
欧阳修就说为何突然说到自己写给他的诗,原来是要说他写给自己的诗。
他倒是想看看王安石会写什么样的诗给自己。
叫他阿谀奉承,他不似那些人,当是不会做这样的事。
不会是在诗中劝他如何做事吧?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这两句咱们可以意译会更好,大概意思是说,“我”现在虽然年纪有些大了,但是“我”人老心不老,还在努力奋斗,而“你”可谓是个后起之秀,以后没人能厉害得过“你”去,继续干,好好干!】
王安石诧异。
他当然看得出来欧阳修是欣赏自己的,而他对于欧阳修的欣赏也感到很荣幸,他私以为他和欧阳修是同一类人,他们的诗他们的文都有一种莫名的相似之处,虽说他提出的观点曾一度被欧阳修驳斥。
然而,这样的评价未免太高了些。
【“朱门歌舞争新态,绿绮尘埃拂旧弦。”那些人成天沉迷享乐,争相地标新立异,司马相如的绿绮古琴都已经布满尘埃,而“你”竟还拂唱那过去的曲子。这里的绿绮指的是西汉时期司马相如得到的一把古琴,据说他得到这把琴如获珍宝,他的精湛的技艺加上这琴的音色使得这把琴名声大噪,后来“绿绮”也就成为了古琴的代名词。】
公元前113年,汉元鼎四年。
这个司马相如,弹的琴和写的文确实是很不错的,刘彻想。
只可惜人都是会老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