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4(1 / 2)
而远之了。
王安石倒是并不在意这些人在背后对自己的看法,他该做自己的就做自己的,若是有志同道合的他当然愿意结交,可有些却是没什么必要。
这幕中女子对他是褒是贬,他自受着,若这时交了,到时候幕中女子贬损他几句,那些人又纷纷而走,闹得难看。
这样能在他出风头的时候,来找他的,那必然也是能在他没脸的时候毫不犹豫弃他而去的。
这世间道理大抵都是如此吧。
就这样,他冷冷淡淡一如往常地又过了一些时日。
那熟悉的声音终于也被他们给盼来了。
【Hello,大家好,这里是热爱古代文化的三月。】
【感谢大家这么长时间的陪伴,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主题,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文坛政坛两开花的王安石。】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即便众人都已经从幕中女子话中知道这事情了,但是听到这样的说法,许多人心里还是有点酸。
本来王安石就有那本事,如今有了巨幕的夸赞,不管是朝中老人们还是官家都会更加器重他了。
【公元1021年,天禧五年,王安石出生于临川,后来他也时常被称之为临川先生。他的父亲也是官员,所以他的少年大抵是跟着父亲游宦各地,他曾经写过一首《忆昨诗示诸外弟》里面记录了一些他少年时的经历。】
【在这首诗中,除了有他的一些经历,还写出了他年少时候的志向,“此时少壮自负恃,意气与日争光辉。”小小年纪是口气不小,要与太阳争光辉呢,那时的他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王安石也与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志向高远,后来他还说“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虽然自己是才疏学浅,但是自己也想和那上古贤臣稷契一样,可谓是胸怀大志。】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和杜甫重逢同游的这段时间时常就先时幕中女子所讲的内容进行交谈。
对于王安石他二人是很赞赏的。
敢于逆流而上的人,不论是出现在哪个年代,都值得让人刮目相看。
尤其是在看了上次的预告后,两人更是加深了自己这样的想法。
心中想法不被人所理解,可却又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内心,这是王安石,是李白,是杜甫,是许许多多与他们同样的人。
【说实话,年轻人有志向那是很正常的,但是像他的这种“欲与稷契遐相希”的志向以及像杜甫的那种“致君尧舜上”却是不多,梁启超曾言“少年强,则国强。”若像他们这样的人多一些,那社会势必是会变得更好,因为不管这群如今是何模样,未来总是要交到他们的手中的。】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武则天早知道这个道理。
可事实上,如今的日子好了,许多孩子好吃好喝地惯着,吃不得一点苦头。
国无危难,哪还有什么志向?
她增设武举,提拔寒门,可那些人只想着怎么算计那些寒门,怎么反对她的这做法,却始终不愿意去想想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得她的认可。
若是那些人真有本事,那她能让明珠蒙尘吗?
若是让了,定是那些人的本事还不够。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也将此事听进去了。
他没让杜甫看出来,其实他一直在思考圣人给自己的安排,让他去国子监。
去国子监算是一个很折中的安排了。
李白心中其实是气恼的,这说明圣人还是并不愿意对他委以重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