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1(1 / 2)

加入书签

交代了他写这封信的理由,原来自从元稹被贬江陵,两人就一直保持着联系,这里白居易说元稹“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就是每次写诗都要写序或者是信放在诗的开头,他知道对方是为了阐述古今诗词的含义,交代写诗的时间地点和作诗的原因。知道了对方的意图,那他也该回信说说自己的想法,因为一直没空,现在被贬了就有空了,就有了这封信。】

元稹确实是最在意这些的。

两人这两年写了不少的信,其中应和诗也很多。

但因为政事繁忙,故而没能很深入探究这些问题。

这篇文章,白居易是静下心来好好写的,其中不乏自己的一些狂妄之言。

如今想来还有些不妥。

不过现在,写也写了,幕中女子也开始解说了,便也就随它去了。

【从第三段开始,白居易开始讲文的起源,他认为天、地、人各有文,而人间的文以六经为首,六经是《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另外古代还有六艺,大家别搞混了,六艺是礼、乐、艺、御、书、数。这个六经是儒家经典,而六艺是古代尤其是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的六种技艺,后面还提到一个《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他认为六经又以《诗经》为首,可想而知《诗经》在他心目中的地位,白居易说圣人是以《诗经》感化人心,使天下太平的。我们在看他的这些话的时候,要结合他的经历去看,不能只看表面,这里他虽然说的是诗经,但是这其实就代表了他的一个观点,那就是文学作品是可以感化人心的,而后面所写的什么,“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都是对这个观点的一个延伸。】

这些话倒是没有人能反驳。

文学作品就是有这样的魅力。

有些诗歌使人精神振奋,有些诗歌使人悲伤颓丧,每篇作品都有不同的作用。

所以才会有好坏之分。

【然后他又根据他自己所说的比喻具体分析,他认为孔子在编订《诗经》的时候根据语言情况,也就是苗,分为了六义,“赋比兴、风雅颂”,六义我们之前也是说过的,前三者《诗经》的表现方法的划分,后三者表示《诗经》的题材的划分。而后又根据声音也就是花,将之融入五音。】

【有了声律,各种划分,情感得以明确,《诗经》才变得感人,就有了根,有了根、有了苗、长出花,最后就等待结果。如此一来,“上下通而一气泰”,他认为君民就因为《诗经》而上下一心,古代圣明的君主把国家治理好,主要是要掌握这道理。而后他又举了上古虞舜和太康的两个例子来说明,意思是国家的兴衰是能从这些诗文中体现出来的。】

【其实这个结论我们也讲过,汉武帝为什么汉大赋兴盛,为什么盛唐时期著名的是李白、王维、孟浩然,到了安史之乱后崛起的又是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为什么辛弃疾、岳飞还有陆游这些人都是爱国主义诗人?】

公元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嬴政看幕中女子来了这么多回。

他也不得不承认这文学的重要性,不仅是那些史书有用,那些文人所写的东西也是有用的。

而李斯提出的焚书之事,那确实是不妥的。

统一天下本就是一些难事,能将一些语言文字等统一了已然很不容易了,那些百姓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只要他们会说话,就难免会产生文学,那样他们焚书又如何能焚得完呢?

他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答应焚书。

虽然也是个促进统治的法子,可得不偿失啊!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