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94(2 / 2)

加入书签

苏轼看着这白居易的诗,还是觉得俗。

虽说其表现力很强,幕中女子所赞的他也都认同,但那些遣词造句相对于大唐诗人那确实是俗了些。

苏轼从不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他自己本就不是那种精雕细琢之人都觉得俗,可见是真的俗。

不过他认为俗,这并不代表诗作不好。

如今他是想通了,俗诗也有俗诗的好,至少老妪可解。

【我们一般把白居易被贬江州作为分界线,将白居易的作品分为前后期,前期他注重的达则兼济天下,而后期他注重的便是穷则独善其身,但并不是说后期他就不写讽喻诗了,这个我们讲到再说,而这时候的他正处于一个嗯……愤青的状态,也就是说看到什么不公平不公正的情况,他就巴不得马上一五一十地上达朝廷,将坏人绳之于法、改变现状,完全不计后果,所以他的诗句是很真实的,讽刺也是十分辛辣的。】

这么一说众人终于明白了愤青的意思。

就是那些遇到了不公之事立马就要解决的人。

那是好人啊!

虽然众人还是没明白为何要被称之为愤青,但约莫是这意思就对了。

唐,元和年间。

后期?

他现在就处于后期了?

白居易想了想自己近来的诗作,有那般明显吗?

【白居易历来就是叙事高手,能将一幅幅画面尽量真实还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但他的诗之所以会让我们觉得主题深刻,也并非是他简单地将那些场景都给展现了出来,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细节,比如说“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在古代男耕女织,女子所做的大部分都是家里的活,要出来顶多就是送送饭,“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而后面“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和此前送饭的妇女形成对比,这个贫妇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框。”她不是送饭人,而是劳作人。】

许多地方的穷苦人家看着这些都麻木了。

什么送饭人劳作人,真到了农忙时节,否管男女老少,那还不是下田劳作。

所以这贫妇人有什么可说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有过同样的疑惑,在那个时候,既然劳动人民的生活已经那么苦了,麦穗那种东西一条一条的怎么那么轻易地就被落在田里呢?】

【直到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才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在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的话,“遗秉滞穗,寡妇之利,其事远见于周雅。”意思就是说,专门把穗子留在田里,以便接济寡妇,这规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提到了,至于为什么是小雅,我们应该知道《诗经》分为《风》、《雅》、《颂》,《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这大雅多是讲西周贵族的奢靡生活,而小雅才是讲述贫民的怨刺诗,当然这只是一个比较大的分类,具体的还是要看具体的诗句。】

清,乾隆年间。

乾隆挑了挑眉,这幕中女子虽没有专门讲解大清文人,但是时不时地提及也让他很有面子。

众人发现近来和坤似是失势,遇到什么问题皇上总爱先问纪晓岚的意见。

虽说他二人平日里也少有冲突,但想来和坤也不会太高兴吧。

一干人等看热闹似的盯着他二人,谁知他二人却还是跟没事人似的毫无反应,当真没什么意思。

无趣,无趣得紧。

【这里纪昀的话就说明了当时的民风还是很淳朴的,可是贫妇人为什么要来捡麦子呢,可能她家中并无男人,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