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95(1 / 2)

加入书签

可能是个寡妇,但这时候有人要问了,寡妇就不能种地吗?不急,白居易很快地给出了原因,“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原来是税收过重啊!

近来许多帝王都在开始慢慢地抓减免赋税之事。

虽然这事情难做,可事实证明这样做才能使得天下安定。

而且但凡清醒的都明白御下的重要性,若是贪官污吏过多,这事情永远无法解决,可若是半点好处不给办事的人,那这事情依旧办不下来。

所以他们要做的不仅是要减税免税,还要看好去办此事的人。

只能说任重而道远矣。

故而提及此事,个个都是百感交集。

【这句之后,白居易开始反思自己,“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他作为一个官宦子弟,从来都没有干过这样的活,但是却能站在农民的角度说话,这才是最可贵的,在农人吃不起饭的时候,像他那样的官员,“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只一想起这些,白居易只觉“念此私自愧,终日不能忘。”】

【作为一个官僚阶级,每天为农民说话,也难怪白居易会被那种奇怪的理由被贬到江州。】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这白居易倒是个可造之材。”曹丕忍不住地称赞道。

不仅能做实事,还能清楚自己为臣的身份。

若他能找到这样的辅佐之臣,定是如虎添翼,可能做到如此的又有几人呢?

有心的人早就注意到了,这话幕中女子并非第一次提及,似乎在说屈原的时候就说到了。

之前说到改革的人,通常他们不是底层阶级,却经常站在底层的角度反对自己所处的阶层。

其结局往往都是死于非命,他们是伟大的。

【他的愧疚,虽然说的是“私自愧”,但愧疚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而是所有的拿着朝廷俸禄的官员们。】

唐,元和年间。

“我还真是想什么她都能猜到。”白居易道。

天知道他第一次看到那些百姓的生活时是个什么心情。

他以为他自己以前的日子过得够苦了,可是跟他们比起来,自己那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只希望圣人能多听进去他的话而不是听信谗言吧。

【白居易在《寄唐生》中写到“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所以在诗句中他也写得很清楚,百姓们“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为什么,因为大部分的植物都是在夏天光热水充足的时候长得更好,所以他们即便热得要命也希望这样的天气持续下去,让庄稼长得更好。】

【后来他又用百姓与自己相比,虽没说要怎么做怎么改,但就是想让看到他的诗的人看到,百姓实在是太苦了。】

百姓们真的太感动了。

竟会有官员会这样拐着弯儿地帮他们说话。

那可是诗啊!

那不是所谓附庸风雅的东西吗?

可为何,如今却用到他们身上了呢?

这白居易大人不会被人瞧不起吗?

第149章

白居易

【公元808年,元和三年,这一年白居易三十七岁,这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对于唐朝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牛僧儒以贤良方正对策,和李宗闵、皇甫湜等人一起获得较好的成绩,当时的考官觉得他们几人很不错就把他们推荐给了唐宪宗,但是他们的文章中有许多批评时政的内容,而这些内容触犯到了当时宰相李吉甫也就是李德裕的父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