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67(2 / 2)

加入书签

此人还挺有意思,给亭子、园子作词。

跟他们一起来这山中的孩子多,众人都希望他能教这些孩子一些诗词。

但只读不作,并不知他们学得如何。

如此说来,倒是可以叫他们作些身边事物。

稚童而已,了解的东西能有多少。

【“甚矣吾衰矣。”这首词延续辛弃疾多用典的习惯用到了许多的典故,其中第一句是直接借用了《论语·述而》中的“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一句,我们之前提到过,孔子一生的追求就是修复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复兴周公事业,因为这算是他的执念,所以他经常做梦梦见周公,但是后来一直到老他也没有实现这个理想,直到他清楚地明白自己已经没有希望,这时他也慢慢地开始梦不到周公,暗喻政治失意。】

东周。

孔子脸色未变,但弟子们都知道他心中定然不好受。

功业未成那还有希望,即便前路艰辛,他们也能闭眼前行。

可明知前方是死路一条,如今的努力还有任何的作用吗?

然而,不做此事,他们还能做何?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真是让人惆怅啊!“我”这一生,好友零落,如今剩了几个?交游就是朋友的意思,欧阳修曾有“交游零落如此”之句,“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白发生了三千丈又如何,面对人间万事还不是一笑而过,这儿化用李白“白发三千丈”之句。】

众人鲜少看到如此爱用典故的文人。

一开始许多人还觉得辛弃疾不过是借他人笔端让自己的词句更加耐读。

但是当许多人跃跃欲试,想要在心中借他人诗句写出一首象样的诗歌时却根本无从下手,就算写出来了也是不伦不类。

许多人这时候才明白,原来不是典故的问题啊。

【“问何物、能令公喜?”什么事能让“我”情绪高涨呢?“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里的妩媚并非我们寻常理解的夸赞人姿态的妩媚,它是化用的唐太宗李世民的话,《新唐书》记载,李世民有这么一句话,“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是夸赞魏征的耿直。我们可以把这里的“妩媚”看成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褒义词,比如说好,夸魏征是魏征的耿直,夸青山也就是夸他自己大概就是不为名利只为收复山河的气节。】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自己还说过这样的话?

李世民也不敢怀疑,因为他打心眼儿里觉得魏征是个人才。

当初他总劝谏先太子把自己安排他处,若非先太子不听谏言,自己恐怕如今也不能在此处了。

只希望他是能真正为自己所用的吧。

听幕中女子所言,应当也是如此。

【“情与貌,略相似。”再一次强调他与青山是差不多的。】

【“一尊搔首东窗里。”“我”坐在窗前搔头,“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想着当时陶渊明写《停云》的时候或许就是这样的想法吧,“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江左是指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联系上下文指的应该是南朝,这里说南朝那些追求名利的人哪里能懂得酒中妙理?】

东晋。

其他的不论,那些人肯定不懂酒中妙理啊。

每次陶渊明看到那些人借酒桌商龌龊事时都觉恶心,为酒一场,竟下了他们的肚,当真是可惜。

他们,根本就不懂酒。

懂酒者,酒友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