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7(1 / 2)
然而他们并没能如愿得知。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还想再唱,梦却醒了,将枕头拿开,心中怅然,人生就不能有圆满的吗?这句和苏轼此中的“此事古难全”就对上了。】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是理解辛弃疾的,他明白对方的惘然在何处,他相信所有真正了解了辛弃疾的人都明白。
他们都巴不得与辛弃疾生在同一个年代,能帮着他一起实现他这唯一的愿望。
然而这样热血的念头只能放在脑子里。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等到真正处于那个年代,才会知道想要实现有多难。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一次又一次的情感表达。
幕中女子谈了辛弃疾多少作品,范成大就几次了解到辛弃疾想要北伐的心。
他也越发想做点什么帮助辛弃疾。
可是他势单力薄,北伐也非一日之功,若那么简单就能成功也不会成为辛弃疾的遗憾了。
但北伐之事还是得做的,他觉得官家怕也该着急了。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赵构已经慌过那股子劲儿了。
他想了许多的办法让自己不至于成为千古罪人,甚至想过要不要早点让位。
但是那么做实在太没脸,而且现在还不到那个时候,万一呢,万一他就成了呢?
【“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这些话,“我”不是没人可说,可以跟你诉说“我”的那些苦闷,但是一泓秋水却将我们隔开了。这两句所表达的应该不仅仅是没法和友人诉苦,因为他如今写诗不就是在与之交流吗?但是他却说“秋水隔婵娟”,或许他只是不知从何说起,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说再多也无法解决如今困境。】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辛弃疾如此这般已经很久了,他心中憋着太多的苦闷。
每每想说却不知同何人说。
只能借着诗词将之表达出来。
原以为没人能懂自己,没想到后世之人看得如此清楚。
看着看着他不由得心中发酸。
这幕中女子能否告诉他,他应该如何做。
【辛弃疾的这首词以梦幻诉说理想,用一种极其浪漫的形式把自己的苦闷给表达了出来,他一生不得志,甚至这样的苦闷也不知该如何与他人说道。这首词想象丰富、形容大胆、感情充沛,是一首优秀的浪漫主义作品。】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这首词中确实有些李白想象中的浪漫的味道。
他又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这浪漫主义作品,想象二字很重要。
【如果说《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是在用浪漫的描写诉说他的愁苦,那么《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就是在用极致的抒情表达他的怨愤,这首词跌宕起伏,又是一篇不一样的妙作。】
【这首词也同样有序交代了作词的动机,原来,他给铅山县的这些亭子园子都作了《贺新郎》的词,然后有一天坐在停云亭里看着风景甚好,就特别高兴,所以就写了这首词,意思就跟陶渊明的《停云》一样,差不多都是思念亲友的意思。】
东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