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7(2 / 2)

加入书签

稍后吧,等巨幕歇了,再好好说说。

他终归是不可能放开李清照的,至于日后,日后之事且日后再论。

【这首《如梦令》作于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想起那天日暮,在溪边亭游玩,醉得都快不知归路了。这里的“常”一作“尝”,可以理解为常常,可以理解为曾经,都可以,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记忆中的内容。】

说起来李清照已经有些日子没再回忆起从前在章丘的日子了。

那时候父亲没有涉及这些麻烦事,自己也成天只有快乐,确实是无忧无虑的一段时间。

那段时间对自己来说也确实比较重要。

曾经饮酒,随意而饮,如今饮酒却愁多于喜。

【而这里的沉醉也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有酒而醉,是真的醉,李清照很爱酒,陶渊明也是她的偶像,在她的词作当中多数都能见到“酒”字。这次更甚,竟连回去的路都不知道了,另外这首词还有别名《如梦令·酒兴》。】

东晋。

众人终于把住的地方简单地收拾出来了。

因为走得急,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得他们自己准备,到了之后才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一开始还可以凭着满腔的热情,但时间长了便有些气馁了。

尤其是不懂事的孩子成天嚷嚷着要回家。

好在是山里别的东西没有,吃的东西不愁。

也不知是谁想了个法子,少给孩子吃点东西,而后用吃食哄下来。

野鸡野兔一烤,哪还舍得走?

好容易把小孩儿哄去午睡了,陶渊明在新院子里乘凉,正好见巨幕又现。

这李清照对自己的喜欢先时幕中女子都已经说过了。

易安居士,听起来倒有几分意思。

【另一种解释则是无酒而醉,为风景而陶醉,当然了这两种沉醉是可以共存的,所以我们倾向于她在为美景陶醉的同时有酒而醉,因为接下来她说:“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已经尽兴了,众人赶紧趁着夜色划船往回赶去,可是醉得都不知归路了,能回得去吗?果不其然,竟是走错路将小船行到了藕花深处。】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冶还不知道日后自己会成为唐代四大才女之一。

如今只是一个小小女道士的她不知有多羡慕李清照,李清照出身名门,一看便是由父母宠大的,身负才能没有被埋没,而且这千古第一才女的名头可当真让人艳羡啊!

李冶也想象李清照一样,可她从一开始就已经输了。

她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努力才能摆脱此时的困境。

“误入藕花深处……”

李冶喃喃念叨,她已经多久没有这般自在的生活了?

【大家开始惊慌了,怎么出去啊!“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慌乱吵闹间,惊飞了停栖洲渚上的一滩水鸟。】

【这里的“争”是奋力的意思,也有一说是通“怎”,不管是哪种,都挺有意思的。】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植点头,确实挺有意思。

虽是女子的小道之语,但活泼有余。

当世能称得上才女的,蔡文姬算一个,可蔡文姬却写不出这样灵动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只能出现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