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5(1 / 2)

加入书签

事儿呢?

但转瞬她又想通了,李白不也如此有才吗?

只是可惜了,她怕是等不到李杜之才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也记得这两人,司马承祯早在十年前便已羽化了。

“终南快捷方式?”

真有那作用?

此计怕也是不简单吧。

【在唐代,人们想要出仕,一共有几条道路:参加科举考试;游历结交权贵;提高自己的名声。】

【而这隐居就是提高名声 的其中一种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终南快捷方式,但李白也并不只是为了提高名声,在这里李白认真读书、练习剑术、结交好友、开始访道教名山。】

【在那个时候,正值唐玄宗励精图治之时,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个明君,更多的人想进入朝廷为他做事,但是李白在外混迹了一段时间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想另寻出路。】

罪己诏的作用效果明显。

最近朝中大臣对李隆基都不知恭敬了多少,做事也认真了许多。

他仿佛一夜回到了二十年前。

可巨幕一出,他便被打回原形。

虽然安史之乱还没有发生,但是他这几年的怠政经历却是不可磨灭的。

【碰巧玄宗信奉道教,且大力提倡道教,于是李白毅然决然地开始了他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道路。】

【而这里,也算是他的一生浪漫的开始。】

李白的心情随着幕中女子的话变得不上不下的。

这“终南快捷方式”的说法分明持贬义,但后面的话又是在夸赞他。

一生浪漫的开始。

李白其实一直没大明白女子所言浪漫之意。

屈原浪漫,他也浪漫,他们的生平与作品中的相似之处……

【在大匡山,他写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这时候他还不满二十。】

巨幕中又出现那个大匡山的景像,大匡山上大匡寺的牌匾让李白觉得很是奇怪。

他明明是在大明寺中读的书,怎的就变成大匡寺了?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连他自己都快要不记得了。

【虽然我们说李白从未老去,但是从这首诗中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李白的朝气。】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首联到颈联都是在写景,水声潺潺,其中还夹杂着犬吠声,山间满是桃花,花上带着露珠,更显娇艳欲滴。“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进入了林中深处,见过了时常出没的小鹿,中午没有钟声,山中十分寂静。】

东晋。

谢灵运 听到李白这诗句,眼前一亮。

这样的句子清新,却没有幕中女子所言他诗句中的玄理味道,那场景仿佛就出现在他眼前。

李白的句子,终于不似杜甫那般压抑了。

此间的战争还在继续,巨幕表面上看起来仿佛并没有对他们造成什么影响。

但其实却慢慢地渗透进了他们的生活,尤其是在大唐盛世出现之后,那种因羡慕而产生的烦躁影响着他们。

他们也会忍不住把杜甫的诗代入现在的日子。

希望讲了李白后会好些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