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43(2 / 2)

加入书签

但这样一来,就与他的“文章合为时而着”的观点对立了,万一众人写诗又变回那种没点思想内涵的无病呻吟就不好了。

白居易也没担心多久便把悬着的心暂时放了下来,幕中女子评价诗句时也还算客观,应该不至于。

【但是韩愈开始反对这样的观点,提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肯定了两人的诗作。】

【值得一提的是,晚唐时期,被并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十分推崇李杜二人。】

公元852年,大中六年。

先时说到小李杜时李商隐就在想这个李是谁,没曾想竟是自己。

听闻杜十三久病,他也许久没见过对方了,也不知对方是否安康。

两人关系虽算不得亲密,但却也算是朋友。

他没法回京城一见,却也该去封信的。

而对于李杜二人的评价,他也不甚明白,两人之诗,于数量皆众多,于质量皆上等,如何比较高低?

远在长安的杜牧已经是强弩之末,但他却恍若未决,看巨幕看得津津有味。

原来小李杜的另一人是他。

倒也不错。

元白二人扬杜抑李的心思很容易解释,正如女子所言,文化都是为政治服务的,他那时正需要那样的诗作,想法难免就有所偏差。

杜甫、李白二人,风、骚继承者也,谁能随意将其较高下呢?

【到了宋代,大多数文人又开始扬杜抑李,比如王安石,但也有李杜并称者,比如王禹偁、苏轼。】

宋,庆历年间。

王安石还在忙碌,他与晏殊、欧阳修等人的想法总有冲突。

其实他受命之前,就已经从幕中女子之言听出来了,他和欧阳修等人共事是很难的。

可他还年轻,即便以后的名声大,现在依旧会让人觉得是个乳臭未干的臭小子。

说起李杜之事,他对此却十分坚定。

杜甫之诗装了天下,而李白之诗却只有大梦一场。

欧阳修好不容易得了一日休沐,本打算趁着这机会好好歇歇,正在躺椅上躺着假寐就听到了巨幕发出的声音。

听女子说到此处,他蹭地坐起身来。

他以为,杜甫虽高风亮节,但若论起文才,杜甫是不如李白的。

古往今来多少人能写出那些诗作。

然而,却没有人赞同他这样的想法。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近日,儋州风更大,仿佛能将整座岛屿卷走。

文人相轻,实属无意义之事,取其所长便好,何必贬低?

但苏轼虽如此想,他也清楚,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面对任何事物心中总有杆秤,只要不是强词夺理,便也就无所谓了。

【其后就大多认为李杜并称了,包括我们现在,这主要还是我们的评价方式更加全面了,但扬杜抑李的声音却也从未停止。】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扬杜抑李?”杜甫惊讶地看向身旁的杨氏,“这怎么可能呢?”

此女说的迷弟他懂了,就是崇敬对方。

他是李白的迷弟没有错了。

李白不仅文才卓越,而且他那潇洒的个性非一般人所能有。

杜甫是十分仰慕对方的。

怎么会那么多“扬杜抑李”的说法?

他拿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