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4(2 / 2)
【他说:“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军营旁边就有伙食,练兵的地方也不用跑很远,“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挖战壕不用挖很深,牧马役也算轻松的。”这些话听起来就像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杜甫显然是在无奈之下说出的这些话语,要不然他根本没必要在此处停留,还去观察这些人。只是杜甫他人微言轻,又不会打仗,只能尽自己所能去安慰他人。】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更何况你们参加的是名正言顺讨伐叛军的军队,主将特别爱护下属。“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你们送行的人也不用哭了,仆射是对待士卒会像对待父兄一样。”】
【在降低年龄强行征兵面前,杜甫的这些安慰之语显得十分无力,可是他没有办法,这些被征兵的人更没有办法。】
【他们此时所处阶级并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有同一个愿望,那就是快点平复战乱,实现王朝复兴。】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复兴!
没有衰败就不必复兴。
没有叛贼就不必平乱。
李隆基实在忍不住了,说道:“传令下去,安禄山、史思明,以下乱上,意图谋反,三日后斩首,头颅悬城门示众!”
他闭了闭眼,终于还是完全相信了女子之言。
【杜甫投宿石壕村,又看到官员半夜抓壮丁,由此写下《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通典》记载,唐开元年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说明唐朝那时候路边是有旅店的,但是这旅店肯定不是在村里,那杜甫为什么不走大路反而在傍晚投宿在村里。】
【这里可以想象的空间就很大了,可能是外面官道上危险,可能是因为战争旅店关了门,所以他才来到这个村子,谁能想到到了村子里,却遇上官吏半夜来征兵。】
【说起来这些官吏也不容易,大晚上的还要上夜班,他们为什么不白天来呢,白天可能逃走了、躲起来了、或者大家一起反抗,看后面两句可以猜想一二,“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这村里比新安那地方更可怕,在新安还只是征中男,到了此处竟是连老头都不放过了。这些村民显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征兵,听到声音忙不迭的就跑了,老妇开门去应付那些官吏。】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
真是不象话!
真是从上至下都不象话。
若是一开始便指挥得当,军纪严明,就不会出这么多事。
不过还是从李隆基开始就出问题了。
至于这李亨,“养不教父之过。”李隆基责任很大。
李世民都无法想象,若是当初他们是带着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老翁,这天下要怎么拿到手里。
简直丢人!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那官吏一声大喝,老妇人就啼哭着说起家中的苦来。】
【“听妇前致词……犹得备晨炊。”】
【这一段是连续的,咱们可以添加一些想象,从前面的“捉人”和“吏呼一何怒”来看,这些官吏是不怎么好说话,甚至是有些凶恶的,老妇人没有办法只能与之周旋。】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妇人家中有三个儿子已经从军了,其中一个儿子传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人活着尚且能茍且偷生,死了就一了百了了,意思请官吏手下留情吧,但官吏既然半夜来拿人,显然也是要完成任务,难道他们不知道老人没法打仗吗?没办法,没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