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12(1 / 2)

加入书签

懂这个社会了,难以融入进去,“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我知道,自己的期望实在愚蠢!但私底下我还是想与稷和契比肩!】

【稷和契是传闻中舜的能臣,这里还是表现他还是想为民做事,虽然到头来只得了这么个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从八品小官,不是说看不起这个守兵器的小官,主要还是专业不对口了。】

专业不对口?

杜甫将女子说的这些自己懂的不懂的都牢牢地记在心里。

他想,巨幕降临绝非随意而来,定是有何寓意,他虽不懂,但这都是天机,说不定能改变将要发生的事情。

至少做他所能及,不能让自己的孩子饿死,若是能拯救百姓那就更好了。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屈原就知道,没有为人臣者不羡慕这些上古先贤。

可是能成为他们的人是少之又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这样的想法难以实现,但就算是“我”白了头还是会为之努力决不放弃,“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除非“我”死了。这里有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我整日整日地为百姓担忧,想到他们受苦我就心焦,“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同辈们都嘲笑我,但我却更有干劲了,这里言外之意,我本来就跟他们不是一路人。“非无江海志,萧洒送日月。”我不是没有隐居的打算,能在山川湖海间潇洒度日,岂不快活?“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但是一想到我碰到了一个像尧舜一样贤明的皇帝,我就不忍心抛下他。】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大概是因为这首诗太长,女子并没有将整首诗放出来,而只是一段一段放的,刚刚一放出来李隆基就看到了这一句。

他甚至怀疑是自己眼花了。

以杜甫这样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人为何会在此时写这样的话?

难道这诗又是要献给自己的?

【然而他这里说的“尧舜君”是指的唐玄宗吗?可现在唐玄宗不是已经不再贤明了吗?】

果然,李隆基就知道这其中必有蹊跷。

他自己都不觉得那时的自己可以跟尧舜相比。

思及此,不觉气愤万分。

【杜甫长于开元年间。而开元年间的唐玄宗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明君,所以即便到了这时候还有人对唐玄宗心存幻想也是正常的,但杜甫是不是其中一员,这还有待考究。】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如今这朝堂上人才济济,难道会少了我?“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但是就连葵藿都要朝向太阳,这忠君的本性我怎么可能那么轻易就改掉?“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回头想想那些像蝼蚁一般的小人物为了 自己,整天只知道为利钻营。“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我为什么要羡慕那些大鲸,想去海里驰骋呢?】

【这几句都是在表明杜甫想要为国效力的决心,他明明可以像那些小人一样也为了自己混个官当当就可以了,可偏偏想做实事。明知道朝堂上根本就不缺他这么一个人,可还是想去努力。】

唐元和年间。

韩愈深深地叹息了一声。

前前后后,幕中女子讲解了四个人,仿佛是在告诉大家忠君爱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就没什么好下场似的。

然而他明白,女子对其质量是持赞颂态度的。

可是往往不能随波逐流的人都会像杜甫这般甚至连生活都难以维系下去。

他们就像那入夜的飞蛾,明知前方就是火海,却依旧前赴后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