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5(2 / 2)

加入书签

近来安定了些,百姓们感念屈原的贡献,幕中女子又频频提起屈左徒,几乎每讲一个人都能提到屈左徒,可见屈左徒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

屈原不知对方是真在夸赞自己还是嘲讽,但他心中清楚,事情再如此下去恐怕不妙。

大王本就性子软,这是难以改变的。

如今靳尚那一类的小人都被关被杀,可如此一来几乎所有人对自己都是奉承讨好,此绝非好事。

一日两日大王可忍,但堵不住这悠悠众口,大王迟早会对自己产生怀疑。

到时自己该当如何?

如今太子殿下虽也在处理政务,可他不如大王,着实不似明君。

原以为巨幕出现楚将兴也,可近日屈原心中那种不详的预感愈发强烈。

楚当如何?

他又当如何?

【这前两句都用到了典故,第一个是我们讲过的屈原的《橘颂》,说到《橘颂》,一般情况下都认定为品行高洁就行了。】

【而后一个“莼羹”出自《晋书》,讲的是张季鹰吹着秋风突然就想起了自己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意思是说人生贵在安逸,怎么能为了做官跑那么远呢?】

【所以这几句的意思大概是说,品行高洁的人不会去像张季鹰一样贪恋家乡,我们也不谈论仕途,就安逸地沉浸在这与友同乐的闲适之中就好了。】

【这里有那么一点点避世的心理,但是杜甫一生都是在为整个社会操心的,即便他喜欢陶渊明,他欣赏李白,即便他在现实世界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但是他始终坚持自己家族的信念。】

【奉儒守官,不坠素业。】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杜甫怔了一下,倒是没想到女子还能剖析自己的心理。

前几年父亲还在时,他的日子过得太畅快,虽然心中也想过要是能一直如此就好了,但他也从来没想过不去从仕做官,只想着时间能过得再慢一些。

更何况如今知道了天将大乱,他说什么也没办法安然避世。

【但是杜甫奉儒守官跟他欣赏隐士是不冲突的,隐士身上的那种淡泊名利的气质那就是他们这些人所没有的。】

【我们在看待李白、杜甫这些人的诗歌时可能能在其中看到他们的豁达、爱国爱民等等一系列的感情,但是我们也不能去神化他们,他们都是凡人,身上也有烟火气。】

李白挑眉。

听这意思,后世还有人神化他们?

若是将后世那些人的崇敬转一点点到圣人身上……

想到此处,李白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似乎女子对自己的夸赞从始至终也只有诗歌与性情而已,当世这般夸赞自己的人也不少。

所以真如女子所言,自己在政事上就是毫无建树?

【像杜甫在前期的诗歌中也是写了许多的干谒诗的,也是走了很多关系的,虽然他可能跟别人不一样,写出来的东西没有那么阿谀奉承,但是他本质也这么做了。】

【这个复杂的情感跟陶渊明有些类似,他不想做这个事情,但是却不得不做,他们就做不到完全的归隐就像那些隐士那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