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0(2 / 2)

加入书签

王献之听着这话,笔啪嗒落在了地上。

虽说兴衰总不定,可听到自己家族会没落谁能无动于衷。

其实这种事情外人或许看不出来,但他们王家人是能看出些端倪的。

王家早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只是他们还不愿意承认。

【王谢时常被说成是世家大族的代表,在晋朝权倾百年,后来慢慢淡出历史舞台,隋唐科举制度兴起后,氏族也算是真正没落了,王谢在很多文人的诗句中都有提到。】

【咱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句极妙地借燕子以感叹时代的盛衰兴旺。】

淝水之战后,谢家看似走向巅峰。

谢灵运叹息。

正如同女子所言开元盛世,水满则溢、月盈则亏,那也是他们谢家走向下坡路的开始。

帝王无情,过河拆桥,可他们却也毫无办法。

想要改变此困境,他必须得闯出一片天地,然而就这世道,他能行吗?

不知那科举制度具体为何意。

女子已经提到过好几次了,似乎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

若是不用九品官人法,似乎确实会影响到他们。

【而后他还写了越王勾践,秦始皇嬴政,具体就不多说了。在吴越游历这一段时间,他关注的是许多人文历史方面东西,但是这是他后期回忆时写的了,所以我们并不能很好地从他这诗中去体会他当时的感情。】

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不多说了?

为何说到他就不多说了?

多说说啊!

是赞是贬,至少多让他知道一些大秦之事吧?

越是看这后世的繁华,他越是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

他大秦也可以更好。

前些天他已经和李斯等人谈论了巨幕之事。

李斯认为焚书于大秦利大于弊,可使百姓上下一心,臣服于秦。

此话虽有理,可巨幕之言也不得不听。

而且他观巨幕越发觉得人才也十分重要,再加上蒙毅、扶苏等人都反对了李斯观点。

这便让一向说一不二的嬴政更加犹豫了。

现在看来,焚书之事是有弊端的,他自己也清楚,但此女能说明白些,也能让他更加坚定。

【不过我们可以想象他那个时候即便是看到这些历史古迹,应该也是没有什么抚今追昔之感的。他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九州岛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天下太平四方安宁,想什么时候出门就什么时候出门,工商业发达,男男女女各司其职,社会一片祥和。这是他在安史之乱后写的《忆昔》中的开元盛世之场景,这个时候就肯定有追昔之情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杜甫回想起那时的日子,确实如此。

虽说不是所有人都很富有,但至少整个社会十分安定。

比之现在不会差。

也不知是听了女子的透露还是因为自己年纪渐长看到的东西更不一样。

他总觉得这繁华外表下处处都透露着腐朽的气息。

其实早在巨幕出现之前他就已经有点这种感觉了,巨幕的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