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9(1 / 2)

加入书签

杜牧闭眼缓了会神,让自己舒服一些。

说得没错,生命并没有长短。

有些人活着就已经如同行尸走肉,回望自己的仕途生涯,虽不顺,但至少不曾有何违背本心之处,这便足矣。

就这样顺其自然吧。

他嘱咐儿子,若自己离去,不必在自己灵前哭泣太久。

惹得小儿眼眶微红。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死后是非得失都不知道了,“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多年后,荣辱也无那般重要了。这几句话一看就没说完,是非荣辱,然后呢?紧接着他一句,“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陶渊明果然是离不了酒的,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十六首》有云,“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可想而知在众人眼中陶渊明就是特别爱喝酒的。】

东晋。

陶渊明一怔,自己的诗句有那么大影响?

先时此女说到这叫白居易的评价不错,这时为何发出如此浅显之言?

人就是如此,他人太懂自己感觉自己被剖析太过。

别人不懂自己又觉失望。

陶渊明叹息一声,又与颜延之饮了一杯。

今日这酒怕是剩不了多少了。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也不敢信,自己为何有此言?

他当然知道陶渊明诗中有其他的含义,而且他这般欣赏陶渊明,如何会如此评价?

此句前后必有其他相关解释之句。

思考后他得出一个结论,不能看到只言词组就妄下定论。

【陶渊明说,自己在这世上什么遗憾也没有了,唯一的遗憾就是在生前没有喝够酒。此句给人一种明月入怀的心胸开阔之感。】

【《世说新语》中有一则故事是这样的,有人问张季鹰只顾放纵就不顾死后的名声吗,他说:“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实时一杯酒。”】

【这两者之间的含义是差不多的,对现实不满寄托于美酒之中,二来也是说明他们不慕名利,与那些终日驱车为名利而奔走的人形成对比。】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植以往一直有一个理想,那就是扬名后世。

可如今得知自己已然扬名后世,却突然觉得索然,不如在此时做些不令自己后悔的事情更为重要。

他如今所处的时代还远不到让他不满的地步。

自己的父亲那么大的权势,自己可比屈原、苏轼、陶渊明幸运得多。

【第二首“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开头写酒与前一首末尾相互呼应,整个第二首其实就是上下承接,按顺序写灵前的情况,想象自己下葬后的场景,“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以前在家里睡觉,如今就要在荒郊野岭了,“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出去之后应该就再也回不来了。】

【重点在这第三首,就是写他自己出殡,“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在一派荒凉之中,他被送了出去,“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东晋。

看到此处,众人都有些忍不住了。

“吾等皆知人生而后去也……”

但平日里谁去想这些想得那般仔细的?

众人看向陶渊明的眼神都有些奇怪。

陶渊明却恍若未决。

写这个确实有些怪异,可如今的他不是写这诗时的他,他作诗从来都是随心而作,一定是当时情之所至,那此诗就无甚奇怪了。

【“四面无人居……风为自萧条。”这几句继续写当时的情况,而后发出感悟,“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