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81(1 / 2)

加入书签

作乱是吗?

正在赶路的李白满意了。

能把他与陶渊明相提并论,他很满足。

李白早知自己富有才华,可总得不到任用,如今有天人赏识,有陶潜作伴,足矣。

唐,元和年间。

白居易十分羡慕。

前有苏轼与陶渊明对比,现又有李白与陶渊明并列,何时才能轮到他?

仔细一想,他又觉得李白和陶渊明诗中的这些浪漫确实是自己所没有的,但自己是为何而写诗,自己应当坚定才是。

他可不能让自己先时的坚持功亏一篑。

李白的诗虽好,可到底没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若说补察时政,那还是陶渊明的诗要强些,不能只听女子所言。

【总之在三月看来,桃花源是陶渊明最浪漫的创造,但陶渊明优秀的作品远不止这些。】

【我们来看看他的《饮酒》组诗,这一组诗中有许多陶渊明关注现实,批判社会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陶渊明并不真是单纯地摆烂,而是心系百姓的,只是并没能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也是这样理解的。

所以他虽认同女子说陶渊明顺其自然的话,却不认同女子有关陶渊明只想回家的说法。

他认为陶渊明是回家之后更想出仕,他的作品中对百姓的关心不会有假,而那些所谓的逃避,并非逃避那些劳心劳力之事,而是逃避自己无法拯救那个世界所带来的困惑。

陶渊明是值得尊敬的。

【李白曾言,“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①”古往今来爱酒之人数不胜数,留下的有关酒的作品也很多。】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植感叹道:“看来此女是真的很欣赏这李白啊。”

先时早在女子说三大仙才时,他就已经对这李白很感兴趣了。

而后又屡屡听到女子说到李白的诗句,看起来似乎这李白之才或许会更好。

然,此句虽好,他却不敢再像从前那般饮酒了。

就算要喝他也得让十几二十个人在自己屋外守着。

饮酒,善。

饮酒误事,不可。

【有关酒的诗句从《诗经》起就已经有了,而酒在诗文中的意象大多与忧愁有关,比如说此前说过的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比如杜荀鹤的“一醉能消万古愁。”】

曹操讶异。

既然有关酒的诗句如此多,女子第二次提到自己这首诗,说明她还真看好此诗句啊。

这杜荀鹤此句也很不错。

唐末。

杜荀鹤再一次落第,正回到家中愤懑以饮酒解愁,谁知就突然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听到此诗句,他忍不住地笑了笑。

若真能消愁那便好了。

还不是如李太白所言,“举杯消愁愁更愁”罢了。

【而从陶渊明的这一组诗中我们也明显能看到他的忧愁,首先看看序言,“余闲居寡欢”一开头就说了“寡欢”,按理说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田园,该是欢快得手舞足蹈才是,为什么又说寡欢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