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3(2 / 2)

加入书签

刚回到江宁的王昌龄想到了自己谪居岭南时的场景,暗叹这苏轼真乃乐观豁达之人。

在此等环境下不仅政事不懈,还能苦中作乐。

当学起精神也。

唐,元和年间,通州。

元稹已经被贬到这蜀地许久了,心中仍旧无比想念友人与故乡。

他想苏轼应当也是如此。

元稹并未去过岭南,但他猜那惠州环境当是比之通州还要恶劣些。

可苏轼竟还能如此,如他这般通透之人,少矣。

【然而在这个时候,朝廷里的血雨腥风并没有停歇,1097年,绍圣四年,元佑党人再遭排挤,那些被贬的人再一次被贬,苏轼也不例外。】

【苏轼被贬到的惠州已经是当时的蛮荒之地了,于是这一次,他被贬到了儋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传闻,在那个时候,被贬儋州是仅此于满门抄斩的一项处罚。】

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笑笑。

何至于此?

自己如今有吃有穿有友,不至于,当真不至于。

其余众人也都唏嘘不已。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王安石轻轻叹息一声。

日后的他是要走那么一条不归路的,落得什么下场心中有数。

可苏轼这一生什么也没做,最后竟也在那朝堂洪流中落得这样的下场。

巨幕中的苏轼已经老了,可他初到汴京意气风发的样子王安石尚且记得。

只叹可惜!

好在苏轼即便身处贬谪之地也未得过且过,造福一方百姓,留下千古名篇,谁又能说真不好呢?

【此时的苏轼已经到了耳顺之年,其实我们也看得出来,早在惠州之时,他对很多事情就已经看淡了,这就是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思想境界的不同。】

【那个时候的儋州可真谓是穷乡僻壤,苏轼曾给友人的信中写到,“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可见真的有点惨。】

【乾隆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穷山恶水,刁民泼妇。”】

清,乾隆年间。

乾隆不想看巨幕了。

为何此女什么都知道?

不能说点自己好的吗?

【这是乾隆皇帝在下江南时,因为被人嘲讽,气急之下说出来的话,后来演变成了“穷山恶水出刁民”这么一句话,带贬义,但也成为后来许多人对于偏远地区的一种印象。】

【在那个时候众人对儋州就是这么一种刻板印象,因为一直受到歧视,再加上地理环境各方面原因,儋州人民就有点摆烂的意思,农事、医疗、教育等各方面都不怎么样。】

1099年,元符二年。

汴京。

赵煦已经静坐许久,他看着巨幕突然猛地咳嗽起来。

一旁伺候的内侍连忙上前递水拍背,赵煦以帕巾捂嘴,片刻那帕子上便有了淡淡血迹。

赵煦低头擦了擦嘴,假装无事发生,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章相,你怎么看?”

章惇行礼作揖,顿了片刻,方才道:“官家仁德,既那儋州如此凋敝,若是一直让苏大人待在那处,恐寒了天下文人之心,然,苏大人勤勉爱民,自是不忍儋州现状,不若将发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