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0(1 / 2)
啊,我们怎么没有农学院啊!”
在咸阳宫,他们的统治者仿佛听到了他们的呼声。
“农学!农学!”嬴政重重挥拳,“咸阳学宫,一定要立农科。”
农学首领激动到差点哭出声来。
农学果然要大兴了,咸阳学宫既然会立下农科,未来的农家弟子满天下的景象,还远吗?
.
“六千万!大汉现在总共都没六千万人!”
刘彻激动之余,想起了自己正在加女科的太学,女科都加了,农科怎么不能加。
他看向现成的农学先生,含笑问道:“赵过,你可愿意去太学讲学?”
赵过恭敬地拱手俯拜:“臣愿意。”
.
“这农业原来是需要多多交流的,你说我们是不是也需要跟其他地方交流一下?”
贞观年间,天下太平,而且对百姓的行走没有后世管的那么严格,农民商户行走都不算难。
长安城中,从隋朝开始就多了许多外国行商,有脑子活跃的长安百姓目光看向了卷发棕眼的外邦人:“不知道外来的番邦商人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
有人不服:“我们华夏才是农耕大国。”
长安人解释:“天幕也说了,后世的很多粮食都是外来品种,外来种子不得用外来种植方法?”
一群人齐齐对视一眼,坏笑起来。
嘿嘿,对外邦人得热情点,这不惦记着人家的粮食和技术呢。
都说大唐万国来朝,来都来了,不留下点什么怎么对得起大唐人的热情?
宋朝商业发达,头脑更灵活。
东京开封府商人听到各种研讨会时越听眼睛越亮:“这什么技术研讨会不错啊!还有跟同行合作,这不就是强强联合吗?”
“好主意啊,闭目塞听都是一家之言,这互相交流才有新的门路。”
商人听了这么久的天幕,已经总结出了这个结果。
别说经商,就算是国家,闭关锁国也得落后挨打,这经商也需要人脉和技术,如果总是在自家内部发展,家里子孙自由接受的都是同一种思想,能发展到哪里去?还不如吸收新鲜血液,比如榜下捉婿,富商最喜欢干这事,家里不缺钱后,谁不是冲着人才去的。
听到各种研讨会,商人有了新思路。
原来有比联姻更紧密的合作方法。
联姻或者榜下捉婿不一定生儿子,生儿子不一定继承门户,还有翻脸后吞并对方的风险,还不如就利益至上,用利益来合作。
想到这里,立刻兴致勃勃出门,准备去找其他同行商议此事。
.
明朝想法更简单点。
首先,得把高产量的农作物搞进来!
等到明朝末年引进玉米、番薯,全都便宜了清朝,朱元璋可不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