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3(1 / 2)
屋内,夜晚置放室外,如是重复四五日。接着浇入少许蜂蜜,用蜡纸密封罐口, 埋入地下三尺静置。
待她再次从地下取出调制好的木樨香, 秋闱的榜也放了。
洛邑权贵多, 才子也不少。闻昭穗虽在弘文馆上学, 可她身边认识的人里面去考科举的也只有崔修远一人。而崔修远今年一考便得了个解元, 由此在洛邑年轻一辈中声名更盛。
崔修远待人清高, 话也不多,可在为学一事上却很专诚, 对书卷的态度比他对人端正多了。他在考场能写下为生民立命, 文章行云流水, 可那些生民好似又离他很遥远。
太低了, 他平日里注意不到。
闻昭穗今日带了些红豆糯米糕来学宫,在“高山仰止”的匾额旁遇见了一早等候在这儿的刘公公,身形清癯, 姿态谦卑。
她止住步子, 从书袋里拿出两张写了字的纸递给他。
“我问过旁人了, 今年乡试的题目大体如此。因我记性不好, 便叫他凭回忆写下来了。”闻昭穗浅笑,并未因一个内侍想知道乡试的题目有所轻蔑。
之前住在清居殿时,许多课业都是刘公公帮闻昭穗想的。她知道刘公公的才能,也知道刘公公受家中罪责牵连,十几岁便被罚去掖庭充作奴籍。因此闻昭穗没有看轻过刘公公,只是不时会感到惋惜。
乡试除了策论还有经纶、试帖诗和律赋,闻昭穗想了想,还是去问了崔修远题目,只说是自己好奇。而崔修远答应得也很干脆,不愧是解元,在考完后好几日还能默下绝大部分试题。
闻昭穗这回倒是很客气地送了他一盒广寒糕,作为道谢。
刘公公脸上感激之色甚笃,深深朝闻昭穗一拜,头都要低到地上青砖了,“郡主对奴才有恩!奴才谨记于心。”
刘子淳出生钟鸣鼎食之家,虽是庶出,可养在大夫人名下,遭祸之前一直过着朗朗书声、清风明月的日子。科举三年一轮,如果一切都没变的话……说不定他要参加就是宣和七年这场试。
兄长那时总说他能摘个探花郎来当一当。
按理说往事不可追,尤其是在昔盛今衰的背景下,更何况如今他已是阶下奴仆,连个正常男子都算不上,只是世人唾弃鄙夷的对象。从前的熹微与明月,连如今午夜梦回也要刻意绕开,否则他怕自己撑不下去。对一个罪臣家眷来说,认命与卑贱是最好的归宿。
不知是执念还是不甘作怪,当宣和七年的这场秋闱真正到来时,宫外的士子有的因紧张而难以入眠,在宫里,某一角落的某个内侍也彻夜无眠。尽管他是奴籍、是罪臣、是低贱到尘埃里的砂砾,可刘子淳还是忍不住想问询考题,抑或看一眼,就一眼而已。
宫闱偌大,与外界相隔,刘公公想了许久都不知该怎么得知题目。况且他一个奴才,不老老实实侍奉主子,反而去打听朝堂科考一事,难免招致不必要的怀疑与责打。
林妃圣眷正隆,打听考过的科举试题应该轻而易举,可刘子淳不会去找她。相反,他其实一直刻意躲着林妃与含章殿的其他宫人。不是因为记恨或不满,而是万万不能让陛下知道阿致姊姊与刘家的人还有牵扯,他不想拖累阿致姊姊。
阿致姊姊如今身居高位还有了公主,应当是放下了兄长吧。刘子淳心中酸涩,却也为林致过得好而欣慰,尽管他这破败身份远不配替一宫主位欣慰。
他百般犹豫,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去弘文馆求了长宁郡主,郡主答应得爽快。他原想着能听到一两句策论诗赋的题目就知足了,谁曾想闻昭穗直接给他拿来了两页的考题。
“也不是我的功劳,你要谢就去谢崔解元吧,这是他写的。”闻昭穗实话实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