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1(2 / 2)

加入书签

百姓衣不蔽体是真的,从天皇到贵族层层欺压百姓也是真的。

但是天皇穷到吃素,必不可能。

安临琛看着最后那言真意切的恳求,不由冷嗤一声,果真历史都是有相似性的。

这使臣,在信中说万分希望他们大锦能让他们倭国恢复进贡,他们愿意每年多进贡几次。

这种把戏……怕也是跟那棒国学的吧。

现在的附属国大多一岁一朝贡,多数都在过年的时候,就相当于是国与国之间的年节礼。但是有些国家,却是一年来个三四五六次,比如棒国。

万寿节(皇帝生辰)不管办不办,来一次;太子生辰(同之前)来一次;过年来一次;若是大锦发生什么大事了,他们也会借着借口来一次。

比如前些年的‘大锦官道全面翻新’来贺了一次,‘兰式织布机诞生’,也来贺了一次。

“陛下,该传午膳了。”

麦冬今日当值,进来就看到自家陛下正在发呆,不由笑着提醒了一句。

安临琛回过神来,看是麦冬,随口百度了下:“麦冬啊,你可记得,去岁棒国的进贡贡品礼单?”

麦冬还真记得,他站着想了想,才回复道:“陛下,臣记得应是一些高丽纸、高丽参、杂色玛瑙、形状奇特的石头,说是神赐祥瑞……哦,还有一些牛皮和羊羔。”

是很薄,很薄的礼。

所以麦冬扫视了一眼以后,倒还记得个七七八八。

“这棒国每年来的次数多,但每次的贡礼都大差不差;臣记的不一定准确,陛下若是急需,传唤礼部的大人们?或者臣给你翻翻礼单去?”

安临琛摇头:“这就不必了。那每次回赐些什么?”

这次麦冬的回答更为准确,毕竟这岁贡和宫中的年礼是算在一起的,每年宫中给各家各处的回礼都会给他过一遍。

“约是绫罗绸缎一二十匹,白银二百余两,陛下使用过的碗碟一副、金字赐福一套,哦,附属国的国君会额外得到两套赐服。和朝中的正三品大臣的额度相差无几。”

毕竟这些附属国也是称臣的,那他们也就相当于地方上的臣子,年礼自是不会少。

不过大锦臣子的年礼后来有按功劳分发多的,他们没有。

安临琛微微皱眉,这给得还挺多。

大锦虽然富了些,但是何必拿自家银钱去犒赏外人。

既如此……

今天的最后,陛下还是召见了礼部尚书和鸿胪寺卿。

倭国使者团到达的当日,座下接待的人竟然还算隆重。

主要是大家都太好奇了。

已经有十来年没有外邦敢挑战大锦威仪了,他们想来见识下这是什么品种的铁憨憨。

出使大锦的倭国官员们一路走过来已是忐忑不已,尤其到了盛京后允许他们下马车逛,见识到了太多的新东西。

那路,是怎么做到这么平整干净的?

那窗户那么大,上面装的竟然是琉璃,而且几乎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天呐,大锦人都这么富裕的吗?!

那些琉璃灯,就这么大刺刺的挂在街边当路灯,而不是挂在贵族家里?他们倭国不少贵族府邸都没有一盏琉璃灯呢!

更别说,一路走来,人群各个衣物崭新,身高体壮眼神明亮,竟是半点找不出挨饿受冻的样子。

大锦,竟然已经发展到这等境界了吗……

他提心吊胆地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