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6(1 / 2)
除了外貌,他们和汉人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异了。”
刘彻暗自点头。
大家来原本汉人居住的地方居住,和汉人一起生活,再加上通婚等等,那慢慢就会说汉话,穿汉衣,识汉礼……有更多更多的相同之处,而且最重要的是,不用再风餐露宿逐水草而居、来到了中原自然也是要种地的——那农耕文明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所有人。
一旦被农耕文明影响,习惯安逸,就会丢失野性。毕竟过了好日子,谁愿意继续吃苦?
详见辽人和金人。
这就是杂居同化的典范。
只不过这次的“同化”主导者是少数民族而已。
那也没办法,毕竟完成一统的是蒙元,现在么……刘彻斟茶。还是让他来好好招待这些“邻居”们吧。
“接下来要说的这一点,也是一直到我学了这节课才知道的!”李晓诗压了压课本中间鼓起的合封处,“我们都知道,唐朝其实也是有很多民族的,而且也是对多民族的融合是有巨大帮助的朝代,只不过在后来因为统治者的不恰当操作导致大家又开始排斥外族人而已,本质上唐朝还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朝代——那个时候就有很多波斯人阿拉伯人来到唐朝生活,到了蒙元,这么多年的累积,他们跟汉族人、蒙古人、畏兀儿,也就是维吾尔等民族的人通婚杂居,慢慢交融在了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新的民族——回族。”
“回族在此之前的华夏历史中是没有出现过的,一直到了元朝,这个民族才逐渐形成,然后一直到如今,成为了华夏大地上除了汉族人以外人数最多的五个民族之一。”
李晓诗很感慨地说道:“我们班都还有回族的同学呢,他也是从这节课才知道祖上是怎么出现的!”
“不过元朝的民族交融当然不仅体现在境内人口种族数量多这一点上,据说当时定都元大都,对大都的规划,忽必烈是交给了一个汉人的,后来的修建又是一个阿拉伯人负责的;还有之后,这个——”李晓诗把课本上白塔寺的插图给镜头展示了一下,“这个叫做白塔寺,是妙应寺的俗称,也是元朝时候建立的,它是忽必烈为一个藏传佛教的藏族人修建的,但修建这个的塔的,是一个尼泊尔人。”
“这还没完呢,当时元朝的财政权,忽必烈直接交给了一个回族人——他都不怕汉族人阿拉伯人设计修建宫城会把图纸什么藏起来然后密谋造反,也不怕这回族人会借着财政大权暗中搞一些什么不利于蒙古人的事情,他就这么放开手给别人去干了!由此可见呀,元朝的统治也是有多种多样民族的人来参与的,就连忽必烈的雕像旁边都有来自各个民族官员的雕像呢,这完全证明了元朝、最起码忽必烈统治的这个元朝,一定是个各民族交融的,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完全相容的朝代。”
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理念,在这里根本行不通。
毕竟皇帝本身就是少数民族的人,也根本不在意这些。
李世民挑眉。
真的吗?
胡人会有这么“中正”?那五胡乱华和辽金多次屠杀汉人以及蒙元屠城怎么解释?
清。
乾隆嗤笑一声。
蒙古人统治,能让蒙古人和其他人一样吗,真的是,做什么梦呢?
恰好李晓诗也话锋一转,“不过呢,在元朝,虽然各族交融,但大家的待遇却不是一样的。”
她把课后“知识拓展”版块的内容插到了这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