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7(2 / 2)

加入书签

听说那些施工队都是鸣沙县人,这个什么水泥也是鸣沙县的县令搞出来的,莫非那个县令对安西都护府有什么想法?

与大众印象中的文人不同,能在外游学数年的学子,或者是去长安赶考的乡贡,基本上都有着一副良好的体魄,不说膘肥体壮,那也是健如磐石。

毕竟赶路是很消耗体力的一件事,贵族子弟们可以乘坐马车,行李也有仆潼代为背负,但寻常人家出身的学子,就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双脚了。

陶都护游学良久,虽然体型健硕,也背着几十斤的行囊走遍了大江南北,但他粗犷的外表下有一颗细腻的心。

简单来说,他容易想得太多。

他坐到桌前,认认真真地查看魏琳的来信。

信的开头,是很寻常的问候,陶都护的心稍稍放了下来,紧接着又提到了嗓子眼。

信中写了一份计划书——《安西都护府第一个五年计划》。

陶都护大为震惊,这个鸣沙县的县令,果然对安西都护府有想法吗?

要不要和敦煌郡的刺史说一说?还是说,这就是敦煌郡刺史的意思?

他正在脑海中胡思乱想,已经编排出了一场敦煌郡联合鸣沙县要架空新任都护的大戏时,才看见标题末尾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这句话。

原来只是给我作参考啊……陶都护又松了口气,放下心来。

魏琳在信中写道,安西都护府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最好还是以纺织业和商业为主。

纺织业的大头,自然就是棉花了。

陶都护看着信上的内容,忍不住想起来那群穿着棉服的龟兹人。

他已经从主将口中知晓,这种作物就是鸣沙县的县令所发现的,不过那位县令把龟兹人扔去种棉花后,就并没有插手棉花种植的事宜了。

军士们种植棉花,也是由大营安排的,魏琳回到鸣沙县后,就老老实实地窝在西会州内,没有再出关了。

那般轻便的衣裳,一层就比自己裹了三四层还要暖和。他又想起只穿了两件的主将。

如此看来,棉花确实值得发展。

魏琳又在信中写了一些棉花种植的事宜,提出鸣沙县可以和安西都护府合作,鸣沙县提供技术,安西都护府负责安排人手种植和销售,这对他们来说将是双赢的局面。

陶都护还在考虑的时候,又看见信的末尾写道,太子殿下对于棉花也很是期待。

他的神经一下子紧绷了起来。

这是威胁吧!这一定是威胁吧!

想太多的陶都护战战兢兢地提笔给魏琳回信,表示自己很乐意接受这个合作项目。

远在鸣沙县的魏琳收到回信时,并不知道自己在陶都护心目中的形象已经变成了可怕的大魔王。

鸣沙县要和安西都护府一同开办棉花纺织厂。

商队来往两次,将水泥运送过去,又将棉花运回鸣沙县,魏琳摸着柔软的棉花,拿着纺锤尝试将棉花纺成线。

她送给邓粮曹和小军士的棉服,只是将棉花简单的填充在衣服夹层内,甚至不需要用到纺锤这样原始的工具。

在长安的农户们已经家家户户都用上斜织机的时候,西域的人们还在用最传统的原始腰机。

魏琳尝试了一会儿,又很快放弃了。

她纺出的线粗细不一,不得不感叹道:“好难!”

她所熟识的人中,可能只有经常帮符满阿娘织布的姚成宣,有着一手高超的纺织技术。

魏琳想了想,跑去鸣沙县的农户家中,观摩他们是如何纺织的。

腊月时节,家家户户都停止了各项生产活动,要为新一年的祭祀做准备。

鸣沙县的农户们好几年都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