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78(1 / 2)

加入书签

不上一件新衣,在长安随处可见的纺织活动,鸣沙县的庶民们好几年都不会有一次。

魏琳找来找去,只能去刘婶子家中,央求她织布。

刘婶子坐在草席上,用脚撑起腰机,给好奇的小县令演示如何织布。

刘婶子每梭杼引纬一次,速度都很慢,魏琳在长安见过农户们是如何用斜织机织布的,对于这种原始腰机,只能点评一句“落后”。

还是得想办法提高工具的效率。

她被回家吃饭的刘大郎赶回了县衙,捧着自己的饭碗呼噜噜刨完了饭,然后趴在案前,思考如何改进纺织机。

提到纺织,就不得不提到历史课本上的珍妮纺纱机了。

珍妮纺纱机一次能纺出许多根棉线,优于她之前尝试的纺锤,魏琳不得不感谢自己神奇的记忆能力,让她还能想起来历史课本上的珍妮纺纱机图片。

她趴在案上画了一整天,才勉强画清楚珍妮纺纱机的模样。

“就这个。”她找到鸣沙县的木匠,指着炭笔画出来的图片,充满期待的看着老木匠。

老木匠看了一眼,说道:“这个……只有整体的画吗?”没有细分的零件示意图吗?

老木匠和魏琳合作过几次,魏琳每次拿来的图画,都有细分的零部件,他还是头一次看见只有整体模样的图画。

魏琳摇摇头,表示自己已经竭尽全力了。

老木匠摸了摸下巴,这可有点难办了啊。

“先试试,不成再问问安西都护府那边。”魏琳安慰道,在心里决定如果老木匠做不出来,就将这个难题丢给陶都护。

说好的合作,也不能光鸣沙县出力吧?

……

陶都护走马上任几日,都窝在都护府内,不敢到处乱走。

大营倒是颇为识趣地给他送了件棉服,他穿在身上烤着火,倒是暖洋洋的,看着棉花田的眼神也越发柔和。

在他对水泥震惊了几日后,又很快接手了鸣沙县的施工队,在棉花田附近指挥修建了好几栋水泥房子。

路过的龟兹人见状,好奇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陶都护窝了几天后,终于肯挪动两下了,对着茫然的龟兹人答道:“要开纺织厂了。”

“纺织厂”这个概念,也是魏琳提出的,陶都护理解为大一点的工坊。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在自己的游学日记中写下,“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要保持对当地庶民的尊敬。”

他深感自己的学识还不够,一个种过田的龟兹人,就比他了解棉花更多。

陶都护发现自己来到域外后,每日都会有新的震惊。

譬如现在,龟兹人就正在给他讲解,如何照顾棉花,又要如何给棉花分籽,棉花又要怎样纺成布。

虽然魏琳只用棉花填充在衣裳内,但是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发开始尝试用这种新作物织布。

陶都护以前也是下地干过活的人,但论起熟练度,可能还不如这些只种了一年棉花的龟兹人。

龟兹人:谢邀,主要是怕干不好就要被拉去砍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