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0(2 / 2)
盛嬷嬷站在库房中,回身点头,“好,明日早膳,大家皆吃素食。”
“嬷嬷,我们一道去吧,慈空主持甚是和善,这些年来,多亏有主持照拂,我才能平安长大。”
盛嬷嬷闻言,自是认真点头,看来当年她选的没错,姑娘在崇莲寺中,确实比在府中更安稳。
“即便姑娘不提,老奴也要觍着脸一道去。”
郑国公府热热闹闹,礼亲王府却安静肃穆。
关辙山递上两封书信,沈嵘微微一愣,关辙山解释道:“午时在城中酒肆用膳时,偶遇将军的胞妹,听闻在下前来见亲王,故托在下送此书信。”
沈嵘垂眸,上面那封的字迹坚毅磅礴,似有杀伐之气,底下那封却清秀柔美。
沈嵘拿起底下那封,信中仅有“多谢”二字。
沈嵘挑眉,露出一抹极淡的浅笑,将书信放置一旁。
他随即拿起顾长策的亲笔书信,眉头由舒展渐渐紧锁,他抬眸看向关辙山,沉声问道:“军中细作还未查清是何人吗?”
关辙山颔首,“将军收到亲王的书信后,立即将整个军营排查一遍,却并未发现可疑之人。”
关辙山顿了顿,又道:“亲王远在平邺,怎知西北军中有通敌的细作?”
沈嵘沉默无言,前世北疆大捷,他与顾长策启程回都城,却在途径葫芦山时,遭遇埋伏。
彼时他们尚未出常安府,虽有北狄军,却皆是散兵,不足为惧。
然而,当他们抵达葫芦山时,遇到的却是精神抖擞、杀气腾腾,显然有备而来的北狄大军。
若无人为他们引路,他们如何能绕过常安府城,顺利抵达葫芦山?
且葫芦山地势特殊,乃是倒葫芦形,上宽下窄,在山顶推下巨石,便能将山下前后两端的路口堵得严严实实。
如若无人相帮,北狄军从何处寻来巨石,又悄无声息地运至葫芦山,甚至还知晓他们抵达葫芦山的确切时辰。
不仅如此,在两军厮杀之际,有一队死士明显是冲着他来的,刀刀皆是刺向要害之处,摆明不想让他活着走出葫芦山。
刀剑往来之间,他看到死士所用长剑,与大晋京州军所用长剑极为相似,死士所射羽箭上甚至还有大晋的徽记。
如此这般若还猜不到军中有细作与北狄里应外合,朝中有人想让他死在北疆,那他这脑子便白长了。
前世若无顾长策舍身相救,他也无法回到都城。
奈何当时兵荒马乱,待他完全接手西北军,重回葫芦山彻查遇伏之事时,整座葫芦山已然被人打扫得干干净净。
不过,整个大晋,想让他命丧北疆之人,屈指可数。
如今顾长策有他提供的情报,再加上他自身排兵布阵的作战天赋,大败北狄并非难事。
顾长策打得北狄措手不及,同时他眼下远在平邺,此次,顾长策应当能平安回到都城了。
沈嵘抿唇,抬眸看向关辙山,声音微沉,神情严肃。
“永熙七年冬月,北疆狼烟起,顾川将军领兵前往西北。永熙九年,先帝御驾亲征,顾川将军为救驾而亡,年仅十四岁的顾长策临危受命。”
沈嵘停顿片刻,眸光幽深,语气甚是意味深长。
“先生是否想过,御驾亲征乃大事,先帝所在营帐不仅有西北军,更有禁卫军日夜守卫,如此严密,若无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