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61(1 / 2)

加入书签

看不完的。

俞竹藜点点头,张了张嘴憋出一个“谢谢”,然后转身就走。

季知行觉得比起俞竹藜,自己简直都能算八面玲珑长袖善舞了。

他先前有机会的时候就到处蹭课,也去听过俞竹藜的课。俞竹藜的课含金量很高,授课方式是他最爱的那种没有半句废话的言简意赅。就是确实太社恐了,上课从头到尾都对着黑板滔滔不绝、下笔不休,绝不多给台下学生一个眼神。

回到宿舍,季知行没有像平常那样直接开始学习系统课程,而是打开俞竹藜的论文细读。

“晴空湍流”是航空业的梦魇,是飞机的“隐形杀手”。

所谓的“晴空湍流”就是天气晴朗时空中突然出现的湍流,成因通常是冷暖空气交汇或气流切变不稳定,湍流内部往往呈现海浪特征的垂直波动。

比海船遭遇风浪更糟糕的是,由于晴空湍流是气团相遇而造成,又多半没有云,所以肉眼无法直接观测,机载雷达也难以探测,因此对飞行安全存在巨大的威胁。

比如,曾经有一架由悉尼飞往广州的CZ322航班,途径菲律宾上空突遇晴空湍流,飞机被突然急速上抛又遽降十几米,机上有20多名乘客及机组成员头部或颈部受伤。

但这已经算幸运的。

1966年,英国海外航空911航班从日本羽田国际机场起飞,途径富士山上空时飞机突然剧烈地颠簸,飞机尾舵、升降舵都瞬间断裂,机翼下的四个引擎也一个接一个地脱落,最后飞机坠毁,124名机上人员全部遇难,正是因为遭遇了晴空湍流。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统计,在非致命的飞行事故中,晴空湍流是造成旅客和机组人员受伤的最大原因。但在NS方程被破解以前,人们只能在理想化的情况下对晴空湍流进行探测与分析,但无法实际辅助高空中的飞机及时规避。

所以,俞竹藜这篇论文的方法研究如果没有逻辑错误,那对飞行安全来说实在是件大好事。

季知行读透论文只用了两个多小时,他再一次感叹,学习能力的提升真的能全面提高效率。若是在一级阶段,这篇论文他非得花一整天才能看完,然后还得花四五天才能理解。

第二天,他按照论文末页留下的号码加了俞竹藜,给他发了条信息。

“以我个人的浅见,论文中建立的数学模型无可挑剔,就是对流层曲线图有一处单位失误。(图片)”

不久,俞竹藜就回信息了,内容是相当简短的两个字:“谢谢。”

过了两分钟,这条信息被撤回,对话框里出现一条新信息:“谢谢你!”

季知行觉得俞竹藜在那两分钟内可能捏着手机一直纠结着怎么表达感谢,也就没有再回一句“不客气”,不然社恐人士肯定又会继续纠结要不要回复、怎么回复。

结束了跟俞竹藜的沟通,季知行就接到了主任的电话。

“知行啊,我听说你在燕大开始上课啦?”电话那头,朱仁的声音带着几分忧心。

季知行回答道:“也不算上课,就是讲讲论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