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1 / 2)
书。
又是全神贯注的两个小时,这一次休息时他离开了系统空间,回到了现实中,从干粮袋里拆出几个馒头,一边吃一边接着让大脑放空自己思考。
吃完后再次回系统内,接着提笔。
重温一本经典力学的物理教材花了他整整五个小时,这本教材写得很细,看那砖头般的厚度就看得出来,教材编写者像是生怕读者看不懂一样,讲得详细到近乎啰嗦了。对沈青飞这种学过的人来说这本教材当然算不上太好,不过他觉得,就算自己真的从来没学过物理,看完这本教材,应该也能入门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那这本教材就是编得很好的。
教材写得过分详细,沈青飞却也没有跳页,耐心地全看完了,当然不是因为他需要它们辅助他理解,而是他想尽量体会这个陌生世界的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与想法。
哪怕知识点是同样的,但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出题的方式却会有所不同。
为了尽快适应这种不同,他刚刚基本没动课后练习,现在开始一起做,靠题量冲刷自己的思维惯性。
他又花了两个小时把课后习题写完,改完,开始做总结。
题型还好,虽然有不同但不同得不算严重。
这本书所有的课后习题全是多选题,选项也不是四个,而要多得多,少则十个,多则二十。
然后是出题习惯的细节不同,比如挖坑埋陷阱的地方偏好很不一样,不过沈青飞做完这么多题,已经顺利地把新陷阱也刻进DNA了。
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把要注意的细节找了个本子全写下来,正式开考前再看一遍。
截止目前为止,这本书算是被他看完了,不过他没有立刻开始看下一本,而是合上书,拿起了自己刚刚潦草写下的草稿。
众所周知,课后习题和正经考试题目的难度差距堪比拧螺丝与造原子弹。
所以沈青飞当然不敢说自己做完了课后习题就有把握通过考试。
他刚刚写下的都是在他复习知识点的时间脑海里冒出的相关回忆,当初他做过的题目要论斤数,可以说什么花样都见过,为了预防考试难度过高,他把还有印象的可能的编题角度都写了下来,并且让自己尽快对它们再次熟悉。
又是一番整理与练习,已经是丑时。
沈青飞放下纸笔,离开系统,开始了三小时的睡眠。
起来后,天还是漆黑的,星星倒是亮得很。
沈青飞没急着回系统,而是盘腿坐起,开始修行。
时间很紧张,但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就像考试周再忙,总也得吃饭睡觉。
半天过去,星星点点的灵气终于进入他体内,涌过他经脉,就像一捧水流过干涸的河床。
沈青飞并不感到气馁,他已经习惯了。
而且虽然吸收的灵气少,但是这个修行的过程依旧让他大脑清明了很多——这才是他的目的。
带着焕然一新的大脑重新回到系统内,沈青飞对数学教材做了一遍刚刚对物理教材做的事。
此时距离第一次考试开始还有八天。
沈青飞觉得自己整个大脑都已经调整到了最佳的状态,于是开始学习另外几门科目。
一半是出于计划,另一半是出于他自身的好奇,他从书架上拿下的第二批课本是历史和生物。
他很好奇别的宇宙的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