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7(1 / 2)

加入书签

蹭一蹭热度。

*****

时染最近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晚上的客人们开始奇怪了起来。

先是陆发和他老婆钱芳,每天几乎是踩着点过来光顾。两口子每天就跟门神一样,打开门就能看见对方在门口的小桌子边上等。

接着就是陆发偶尔老婆不陪着的时候,会带几个同样西装笔挺的人过来。

每次被带来的人都要经历“诧异——好奇——被敷衍的愠怒——真香”这个固定流程,吃完之后这些人还喜欢给她发名片……

再慢慢的,这些真香的人还会带着其他人一道过来,有些离得远的,还会特意叫外卖小哥代购。

时染有一次问了一句,对方报出的地址已经是八公里开外。

这么热闹了一段时间,时染晚上的收摊时间也越来越早,连周敏和小米都偶尔要面临按点下班却吃不上的问题。

时染想了想,增加数量是有点不现实的,现在她的工作就已经挺忙的了,每天上午忙完睡个午觉就要接着忙下午。再加量的话,她真的是要起早贪黑了。

陆发则是看人越来越多,干脆撺掇她加价。

“你这碗炒面放鸿宾楼,没有一百根本下不来!”

时染却不以为然,现在十八块的价格已经不便宜,再加价,加多少?一碗三十?

也许是上辈子财务自由过,时染现在也不是说不在意钱,但更在意的是自己的手艺能不能让更多人吃到。

食物是可以寄托记忆的,就像她,山珍海味,各大菜系都见过,但还是偶尔会回忆起小时候吃过的一碗面。哪怕过去了很多年,依旧是她心里最想吃到的东西。

所以她不愿意以提高价格来筛选顾客。

这么一算,时染能选择的道路就只有一条了。

加种类!

时染每天都盯着院子里的老榆树,直到临近清明节,上面的榆钱终于到了季。

时染当即就找了贾大爷借了梯子,自己爬上爬下摘了一大篮子的榆钱下来。

榆钱这东西过季过的比春笋还要快,一年能吃的时间最多只有十天。要讲究口感的话,那一周都算是多的。

榆钱就得是嫩的好吃,稍微老一点味道就会变得一般。

王大娘的工作类似于志愿者的半全职,最近没什么事,小孙子也变得省心,干脆过来给她搭把手。

中午的饭点忙过去,时染洗了头发,也不用吹风机吹,直接散着跟王大娘坐在门口挑拣榆钱。

现在很多人对榆钱饭的回忆多是来自于小学时候的课文,时染当年上课时候学这一课和高邮鸭蛋最为专心。

现在想来,自己没准是从小就已经发觉了吃货属性……

榆钱挑选干净之后,需要在盐水里泡一泡,毕竟靠着路边,平时灰尘也不少。

泡干净的榆钱沥到不再往下淌水,就能拿来做榆钱饭了。

小时候的课文里写的是“九成榆钱合一成玉米面”,时染之前倒是也照着方子做过,味道确实有种质朴的新鲜。

不过考虑到大部分人的口感,时染还是选择了白面粉和玉米面一半一半的做法,八成榆钱合一成玉米面一成白面粉,一小勺食盐加里面,不能下手狠揉,而是一层一层的往里面加,直到所有的榆钱上都沾上面粉和玉米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