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02(1 / 2)

加入书签

多虚掩着门,门旁挂着漆成黑色的小木板,上面用白垩写着“油市”、“茶市”之类的字样。

高绍祥辨认那鼎沸人声的来源,认定了一座小院。只见那门口挂着的黑色木板上歪歪斜斜地写着两个字:“米市”。

门也一样是虚掩的,高绍祥一推门,便宛若置身闹市。

“现货,现货,就在城里——”

立即有人追问:“多少石?多少钱?”

先发话的那人也答得爽快:“三千石,105文——”

高绍祥熟悉市面上的行情,知道此人说的乃是每斗米的时价。至于说“现货”,应当是指这些米就在城里,现场就能给出来的意思吧。

“只有三千石……”

有个就站在高绍祥身边的商人叹息了一声,似乎对这点数额并不感兴趣。

马上另一个声音响起:“现货,一万石,103文。”

高绍祥:好家伙,开口就低了两文钱。这汴京城中的米价果然在跌。

“103文,我要了,成交!”

刚才嫌三千石太少的那位马上举起了手。

那边有个牙人模样的中年男子手一挥道:“一万石,103文,成交,两位请过来立契!”

高绍祥立即跟在身边那商人的身后,到立契的地方去看了一眼。只见那立契极其简单,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制式契约,由刻印坊制版印刷出来的。契约上只有数量、成交价格、交货时间那里是需要现场填写的,而确认买卖的双方只要伸出拇指来按个手印儿,就算是双方立下契约了。

就在高绍祥分心看立契的时候,只听这院里立即有人高喊一声:“三日后,五万石,103文!”

没人接话,那人便又喊了一遍。

无奈,那人松口,喊了另外一个价格:“三日后,五万石,100文!”

这是才终于有人应答,表示愿意吃下这批三日之后才运到汴京城的稻米。

当然,这是“兴贩”的价格,高绍祥也很清楚,就算是米行拿到了这个价格,也肯定会每斗再加上两三文,以覆盖米行在发卖稻米时自身的损耗,支付工人的工钱。

但是,三日后,汴京城中的米价,竟然已经和这次涨价之前的价格将将持平了吗?

“兄台,小弟请教一下,为什么三日之后,米价就又跌下三文去了呀?”

高绍祥虚心地向身边的人请教。

身边的米商见他态度不错,又是周身绫罗,看着是个大户,便好心地为他解释。

“就这几天里,外地的客商都得到了消息。最近几日就会有不少米运进京师。这么多米涌进来,米价肯定是一天比一天更低啊!”

“啊?”

高绍祥万万没想到,让京中米价下跌的,竟然是这个原因。

“外地的米?”

“江南两浙的米刚刚粜上来,在那里只要七八十文就有一斗了。多跑几步路将它们贩到京中来,就有不小的收益,这做米商的,谁不肯干呀?”

“这样……”

高绍祥的思路还停留在“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的古训上,实在没忍住,又问了一句:“大老远的从两浙路来,真的不会亏吗?”

“这您就不知道了。”

高绍祥身边那位,还真是好为人师,诲人不倦。

“两浙路的米,如今都已经运到了扬州。如今从扬州到汴京,走那‘高速公路’也不过是几天的工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