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0(1 / 2)
。
“劳兄,要辛苦您了,要一笔一笔地画那么多瓷盘。”
待交易完全尘埃落定,明远笑嘻嘻地祝贺劳忠实。
劳忠实却老实巴交地回答:“不,不用全我自己画,我们那儿能画的人很多,家家户户都有能画上一两笔的儿郎,我这真不算什么!”
明远笑容更盛,心想:这真是难怪日后景德镇能够成为赫赫有名的瓷都,看起来人才储备的厚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那!
这样看来,他在凤凰山,或者干脆直接在景德镇专门建一个生产“宋青花瓷”的窑厂,应当是不会有任何困难的。
不过,明远还是得先向自己证明一件事——苏轼那里。
他需要苏轼来帮助他证明,青花瓷完全能够适合北宋人的喜好与品位,既能配合士大夫的身份与趣味,也适用于百姓们的日常审美。
杭州府那里,如今府学的学子们即将迎来府试的日子,因此不得不放下令人兴致盎然的社团活动,告别精彩激烈的蹴鞠联赛,积极备考。
秦观与宗泽两人都在杭州府应试。种师中学籍不在本地,而他本人也对科举考试并不怎么感兴趣,但是因为苏轼希望他能够去“检验检验经义水平”,于是这小孩就也一起被打包,塞进杭州府的府试里去了。
而苏轼奉命主持这场秋试,另外还要监督之后的阅卷工作。
与后世各种各样的考试一样,苏轼为此得在杭州城外的“望海楼”待上好多天。
所以明远得赶在府试之前,赶去见苏轼,才能赶上给苏轼送那一份中秋“厚礼”——
于是,明远带着劳忠实制出的另一枚“青花大瓷盘”,在苏轼“闭关”之前去见了这位杭州府府试的主考官。
这是一只青花山水瓷盘。
瓷盘正中是一副山水图景,可见山林幽邃,水涧潺潺,崎岖的山路上正好可见樵夫担着柴薪跋涉。
苏轼一见这枚山水瓷盘,先是难以置信地睁大了眼睛,然后伸手捂住心口,做出夸张的表情,似乎随时能够晕过去。
明远见惯了苏轼的“夸张”,此时便也见怪不怪,而是笑嘻嘻地问:“子瞻公,怎么样?这还成吗?”
苏轼斩钉截铁地回答:“成!这可太成啦!”
说着,苏轼凑近了观赏这瓷盘上的绘画,一面仔细看,一面啧啧称赞:“这直是将文人画融入瓷器中了……”
“这等青花,浓淡相宜,笔触干净利落,”苏轼伸出手去,仿佛正在亲身揣摩工匠运笔的方式,“不取工细,单以渲染以现山林、树木、云烟……远之,这令某想起了名家山水①。”
明远笑着点头,眼里流露出得意与狡黠——他的的确确是借了两幅从大相国寺淘来的历代名家山水给劳忠实,由劳忠实用苏麻离青颜料临摹于瓷盘上,随后烧制而成。
“远之,某再也不敢说这青花‘俗’了。”
苏轼观赏毕,直起腰,拈拈自己的胡子,忍不住流露出一两分懊恼。
明远竟在这件小事上和他“别苗头”,这是苏轼完全没有想到的。
“非也,子瞻公。我这并非是与您较真,而是借您的眼光与品位,向我自己证明此事可为,也希望能够借此机会,让浮梁那么多的烧瓷工匠能多得些利润,官府也多些税金,岂不是一件好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