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83(2 / 2)

加入书签

蔡京却像是浑不在意,见众人坐定,只向远远坐在一边的歌妓点了点头。

歌妓手中的琵琶顿时发出“铮铮”两声弦响,随即动人的旋律响起。只听那歌妓曼声唱道:“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①……”

丰乐楼是汴京七十二家正店中的魁首,原本是矾业行会所在,因此叫“白矾楼”,后来又该了做“樊楼”,直到前几年才又改名丰乐楼。

与大多数正店一样,丰乐楼前挂栀子灯,是有歌妓陪酒助兴的。

刚才明远路过其它閤子的时候,都见到这些女伶们紧挨着酒客,殷勤劝酒。他不喜如此做派,原本还有些担心。

但现在看来,蔡京安排得很是得宜。

閤子中请来的这一位歌妓,已经不年轻了,容貌也不算特别出挑,但是一尾琵琶在她手中,弦弦切切,竟似与她合为一体,人琴合一,她的心她的曲她的情,就随着琵琶声调这么缓缓地流淌于整间閤子。

“……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①。”

明远听得出,这是张先的一首小令《江南柳》——蔡京即将远赴江南,在这送别宴上奏这样一曲,十分应景。足见这位歌妓通晓曲律,又熟悉人情世故。

蔡京今天选了“高雅路线”。

一曲终了,人人都鼓掌叫好。明远更是直接送了两枚金豆子过去——这种能让他花钱出去的机会,他是不会错过的。

这时苏轼却像突然想起来什么,警惕地左看右看。

“元长啊,你今天有没有请元泽来?”他问蔡京。

元泽当然是指王雱。

身为宰相之子,王雱是他们所有人中最忙的。

“当然!”

此刻与他们坐在同一间閤子的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王雱的妹夫。蔡京出京,没道理不请王雱。

“元泽托人带了话,说是会晚些到。”

蔡卞接话:“许是该到了吧!”

苏轼一个激灵,顿时嗖地一声,从怀中掏出一幅“便面”,与当初他在大街上遇见章惇时一模一样。

“元长,对不住。”

“今日某实在是不方便面见元泽。”

“刚才当街捉到远之和彝叔两人,算是向你赔不是了!”

“改日我亲自到府上去为你饯行!”

明远不由得脑后有汗,心想:苏公啊,刚才要是您没把我俩捉来丰乐楼,而跟我俩一起去长庆楼,不就没事了?

现在后悔也没有,苏轼走到閤子门口,警觉地举起“便面”,左右观望,然后“呲溜”一声,人影已经消失在门外。

而明远一句“苏公您这为何”还没来得及问出口。

蔡京坐在閤子中,继续笑得温文。

“这当然是因为,子瞻公又上书反对新法了呗!”

明远顿时扶额。

自从官家赵顼登位,重用王安石,大力推行新法,朝中的党争就没有中断过。

旧党对新党大肆攻击,新党则仗着官家的支持,不遗余力地反击,斗得不可开交。

但在明远看来,苏轼不算是个“纯粹的”旧党。

苏轼更倾向于就事论事,上书也多半针对新法的种种弊端。而不是像旧党中其他人,揪着新党中人的道德问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一顿中伤。

当然,明远这可能也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